蘋果iMac一體電腦屏幕進灰的問題在去年就已經眾人皆知,而就在前不久,筆者所屬系統群組再次收到網友發過來的照片(其實稱為“牢騷”更合適),他手中的兩臺iMac都已經嚴重屏幕進灰,顯示狀況十分糟糕。
從照片中我們發現,這臺iMac的屏幕左右兩側以及上方都積攢了大量灰塵,白色的顯示內容也已污跡斑斑。而另外一臺機器狀況更為糟糕:
同樣左右以及上方三個邊框,甚至屏幕下方也出現了大面積灰塊兒,Mac OS X菜單也基本被淹沒在灰塵之下,系統時間之類的已經無法被識別,嚴重影響使用。
據這位網友反映,這兩臺iMac從服役到現在大概兩年時間,一直放在酒店大堂中,自認為使用環境還是挺不錯的,但沒想到最后還是沒有逃過一劫,故障率100%。
為此,眾編輯們展開了小規模的討論,觀點總結如下:
1、沒有比這個缺陷再牛X的缺陷了
2、造成此結果,絕對跟使用環境有關系(蘋果也承認了這一點)
3、加利福尼亞的設計人員絕對沒想到中國的PM2.5會這么高(這明顯都PM100了。
4、國內已經沒有干凈的地方了,尤其是能買到iMac的地方,平房使用環境可能會更慘
5、設計人員就應該考慮到各種可能的應用環境,尤其是中國這么大這么高速的市場
6、這就是果粉啊,知道產品有問題照樣掏錢,還是原價……
筆者也在網上查詢了一下,百度“iMac 屏幕 進灰”,結果多是去年11月份網友“宗小皮”發起的帖子(原帖地址)以及相關轉載、其它媒體當時評論。而根據網友反映,2009、2010款蘋果iMac進灰是普遍現象,國外同樣不能避免。
而蘋果給出的官方答復一致為“使用環境不當所致,不屬于質量問題,不在保修范圍,更換屏幕是個別蘋果店提供的個別處理方案”,而當提出從技術角度給予解答時,遭遇搪塞也是必然,官方解決辦法為更換屏幕,這三點毋庸置疑,不多做介紹。
不幸的是,筆者在關鍵詞里加入“2011”,發現今年最新的iMac問題依舊,只是反映這一問題的網友并不是很多,也有網友表示暫未發現進灰問題。
威鋒網相關帖子截圖(原帖地址),樓主發起了關于“僅限于2011款iMac是否有進灰現象”的帖子,跟帖中網友表示MC812、MC813兩款(均出自2011年,使用Sandy Bridge平臺處理器以及AMD Radeon獨顯,前者21.5英寸,后者27英寸)仍舊沒有逃過一劫,灰斑出現于屏幕右上角。也有網友表示使機器保持涼爽,說白了就是低負荷運行,散熱系統基本處于被動散熱狀態,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屏幕灰斑生成。此外,也有自稱為Apple經銷商的網友表示老款的iMac沒有此現象(白色聚醋酸酯外殼,這得有多老啊…)。
最后,在蘋果官網的技術支持板塊搜索“display dust”,相關詢問也不少,甚至還囊括了蘋果的Cinema Display顯示器以及iPhone(點擊進入搜索結果頁面)。
有國外消費者表示,蘋果24英寸的Display顯示器屏幕內部遇到了6;野,并且每次看見都讓他感到不爽。蘋果認定的正確解答為:請盡量不要在灰塵較多、煙霧較多、吸煙較嚴重的地方;火爐、壁爐或者使用未過濾自來水的超聲波加濕器附近使用Apple Cinema Display,在極少數情況下,這些細微顆粒會進入您的顯示器,并在一定條件下像輕微薄霧一樣附著在顯示器玻璃面板內。
筆者小結:
但凡是有散熱孔的設備都會進灰,對于iMac來說,只要是采用了Intel平臺且具備鋁合金外殼的機型都難逃此劫,國外也如此,只是進灰程度不同而已,對此蘋果并不回避。此外,蘋果27英寸的Cinema Display也有輕微進灰現象,但不確定今年雷電接口顯示器是否問題依舊。
比較湊巧的是泡泡網編輯部老全童鞋剛好也遇到了這個屏幕進灰的問題,既然蘋果給出的答案是更換屏幕,那就去體驗一把。為此,老全不顧周六寒風凜冽,帶上他的iMac直奔三里屯蘋果旗艦店。機器入手時間2009年,21.5英寸,具體型號就不說了,使用環境為平房,平時經常電驢,常年不關機的那種,在不太冷的時候房間會保持開窗通風,機器已購買Apple Care,維修前狀態如下圖所示:
維修具體費用為光驅923元,液晶面板(LED背光)3251元,面板玻璃830元,人工費用259元,共計5263元。不過由于之前老全童鞋購買了Apple Care,機器仍在保修期之內,最終需付費0元。此外,雖然蘋果堅稱此現象不在質保范圍內,但北京三里屯、西單以及上海等地官方旗艦店依舊提供了保修期內0元更換屏幕的服務,而這項服務是您在諸如“特約維修點”等地無法享受到的。
從網上預約(頁面鏈接),趕赴三里屯,到檢測,簽訂維修協議,整個過程還是非常順暢以及舒適的,而整個維修過程需要耗時約一周時間,最終老全在9天后(因為第9天他剛好有空)取回了修好的機器。
筆者小結:
至少對于北京以及上海的朋友們來說,攜帶保修期內的屏幕進灰iMac至蘋果官方旗艦店可享受到0元更換屏幕服務,您需要付出的僅僅是iMac運輸費用以及時間成本,就體驗以及維修結果而言,這一趟還是很值的。而如果您的機器不幸過保,光是屏幕+前玻璃+人工費就已經突破4000元關口,而27英寸的iMac維修費用還會更高,且無法保證根治,筆者認為遇到此情況基本可以考慮進行外接顯示器了,可達到同等顯示效果的其它品牌顯示器目前售價約3000多(全高清),分辨率達到2560×1440產品也基本7000元左右可以搞定,也許您覺得很貴,但至少它不會很快爆料進灰問題,也算是一種較為穩妥的解決方案。當然,對DIY頂尖高手來說,灰塵不是問題…
對于造成屏幕進灰的原因,筆者也搜集了一些資料,在此展示給大家:
1、灰塵并非存在于前玻璃面板與液晶面板之間。理由很簡單,如果真的如此,您是不需要更換液晶屏幕的,拆開前玻璃面板擦拭即可(曾經有手機屏幕進灰經歷的朋友一定對此十分熟悉吧),蘋果個別官方旗艦店也就不必提供0元更換屏幕的服務了,送一對兒拆屏幕的吸盤完事。
2、灰塵的的確確已經進入液晶面板內部,問題出自屏幕自身,否則即使換了液晶面板,也于事無補。(以下圖片出自Macfans論壇,原帖鏈接)
有網友對老款iMac拆機后發現了“進灰”的真相:灰塵徹底進入液晶屏幕內部,沾在背光燈管與液晶玻璃面板之間的夾層上(CCFL燈管陣營還挺龐大)。
將灰塵擦拭干凈,液晶屏幕重新組裝好,上機,點亮,灰斑消失。但這位網友同時表示,拆解液晶屏幕難度非常高,即使您功底很深,也極容易造成如上圖所示的屏幕細條現象(注意看屏幕右側),運氣不好的話甚至把屏幕整個毀掉,不建議一般用戶嘗試。
據悉,這幾年蘋果iMac使用的液晶屏幕均由韓國LG提供,這才是導致iMac屏幕進灰的罪魁禍首!這才是真正的設計缺陷所在!
3、灰塵是如何進入液晶屏幕內部的
蘋果iMac屏幕下方為吸風口,冷空氣由此進入,帶走機器內部熱量并從背部上方出氣孔排出。而空氣中的水分會附著灰塵隨氣流進入屏幕內部,但此時由于屏幕自身發熱,水分被蒸發,灰塵也就留在了里面。此外也有部分灰塵由于顆粒較大無法隨氣流自然排出,也積攢在了屏幕里面。而更為精準的答復,恐怕只有面板制造商LG知道。
筆者小結:
設計缺陷?缺陷就是蘋果為了達到優秀顯示效果選擇信任LG,而LG坑爹的為蘋果提供了無防塵措施的缺陷液晶面板,最終受傷的永遠都是消費者自己,尤其是保修期之外的蘋果用戶。
◆ 相關閱讀:
《告訴你 iMac “進灰”的真相》——Macfans
至此,我們重溫整個事件:
蘋果iMac(包括2011款)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會有不同程度的灰斑出現在屏幕上,并影響用戶使用;
事發原因在于散熱氣流夾雜的灰塵會鉆進液晶屏幕內部,并滯留,導致屏幕灰斑出現,具體情況視具體使用環境而定,PM2.5、PM100比較高的地方肯定最慘;
責任方面,iMac自身設計明顯僅需承擔次要責任,防塵措施根本就不到位的液晶屏幕本身才是導致這一現象的罪魁禍首;
蘋果立場,環境所致的問題不屬于質保范圍,但部分官方店面仍可提供質保期內免費維修更換服務;
解決方案,用戶將機器遞給指定蘋果官方店面,并進行屏幕更換,保修期內的產品可享受0元更換面板服務;
問題會復發嗎?會,除非面板設計缺陷問題解決,或者您帶著您的iMac移民太空;
用戶要怎么做?避免在灰塵、煙霧較多、吸煙場所、火爐、未使用純凈水的超聲波加濕器等附近使用iMac(其實其它電子設備也應盡量避免在此類環境下使用);建議購買Apple Care將機器保修期延至3年,并在臨過保之時最后確認屏幕狀態,以便享受最后一次的服務;每次開機前將屏幕下方吸風口進行仔細清潔,有條件的話可加裝防塵過濾網;平時機器不用時可罩上防塵罩,買機器時自帶的那個白色套子就不錯。
維修條款中需注意項目:
如果您看不清上面的文字,請點擊圖片查看原尺寸大圖。維修條款第6、第7條顯示,您送修的產品在Apple保管期間如果發生損壞或丟失,Apple僅承擔針對性的硬件維修或賠償費用,對數據或軟件等損失不承擔責任;而如果您在收到本產品維修完畢通知后60天內未認領產品且未支付全部費用,Apple將有權對您的產品進行處置,包括銷售。
也就是說,您在送修機器前最好對個人文件以及重要數據進行備份,并及時在維修完畢后支付相應費用并領回您的機器。
關于Apple Care:
所有Apple硬件均附帶為期一年的有限保修服務和長達90天的免費電話技術支持。而要進一步延長您的保修服務期限,您必須購買AppleCare Protection Plan,它可以將Mac以及Display顯示器延保至三年,并享受全球范圍的維修服務以及針對桌面型Mac的上門服務支持,Apple其它產品則為兩年,具體詳情見蘋果官網(點擊進入),價格見下圖:
如果考慮換屏的代價(不少網友表示通過AppleCare延保,已經換過至少兩、三塊兒屏幕),以及有一定概率發生的更換光驅、電源之類維修,售價1198元的iMac專屬AppleCare可以說是相當劃算。更何況與MacBook(Air/Pro)之類相比,1198元還算便宜的。此外,保修范圍內,如果相同問題您遇到三次,還可根據相關規定享受免費換新服務,但這三次問題都發生在購機第一年的概率有多高呢?
此外,筆者是13英寸MacBook Pro用戶,未購買AppleCare,剛過保就壞了硬盤以及電源適配器,自行更換硬盤,購買原裝電源開銷近千,且不排除未來繼續有零部件損壞的可能,如無意外發生(如屏幕、主板損壞),自行維護成本應該與購買AppleCare花費基本持平,否則還是明顯購買AppleCare比較劃算。實話,這個針對筆記本的AppleCare確實太貴!
最后調查:
全文總結:
本文基本可以算得上是時隔一年后對iMac屏幕進灰事件的匯總整理。蘋果iMac本身設計其實并沒有大的瑕疵,主要問題出在液晶面板本身,這毋庸置疑。拋開PM2.5等等國內具體環境因素,就算是國外,它也照樣廢掉。默認的1年保修確實太短,也不符合國內相關條文規定,這個就不多做介紹,蘋果不厚道。至于是否購買AppleCare,筆者認為現階段而言iMac還是有必要的,Mac Pro同是(畢竟東西太貴),至于MacBook系列,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更何況很多情況下我們甚至選擇水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