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林IFA消費電子展上,東芝發布全球首款的大尺寸裸眼3D電視。東芝這個首款的意義并不是3D的首款,而在于它是大尺寸3D電視,有55英寸,并且不用帶眼鏡,就是所謂“裸眼”。
這款電視預定12月上市,價格未公布。要注意兩個詞,一個是預定,12月份到底是哪天還不一定,還一個是“沒價”,55英寸的價格估計會嚇著很多普通消費者。最后一個關鍵的細節就是發布的時機,因為它比老對手索尼發布3D電視就晚了3天。對于東芝和索尼這兩個電視巨頭,這是它們在電視業務上發出的勝負手,大有“不爭饅頭爭口氣”的意味。
3天前,發生了什么,也是在柏林IFA消費電子展上,索尼發布了世界上第一款頭戴式3D顯示器,叫HMZ,可以讓佩戴者輕松觀賞3D影片和音樂電視,玩3D游戲。HMZ的外形好似一個具有未來派色彩的頭盔,讓佩戴者獲得與電影院一樣的體驗,相當于在20米外觀看750英寸,約合19米的大屏幕。價格已經定了800美元,銷售日期也確定了,11月11日在日本開售,最早將在圣誕節登陸美國和歐洲市場。
從價格和日期看來索尼產品應該更成熟些,索尼產品雖然是3D的,但是對于絕大多數人說,一個人坐著佩戴小頭盔看電視目前還是個大問號,雖然索尼聲稱,佩戴者獲得坐在電影院最佳位置時的觀賞體驗。但日本的任天堂公司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推出3D可佩戴式游戲機,結果遭遇慘敗。
不管這種3D電視能否被大眾接受,東芝似乎是“不爭饅頭爭口氣”,非要推出另一類型的3D電視和索尼叫板,究其原因,這兩者都是一對老冤家。
說到兩者之間的恩怨,就要首先介紹世界電視競爭格局,索尼位居第三、東芝位居第四,它們比世界銷量第一、第二的韓國三星、LG都差了不少,但這哥倆兒的銷量差不多,屬于同層次競爭,而且理念也相同,都定位于高端。“不爭饅頭爭口氣”應屬自然。
兩者積怨已久,原來東芝研制了一種大容量的DVD,叫HDDVD,索尼也搞了一種,叫做藍光DVD,為成為主流格式,兩者爭得不可開交,長達兩年之久,最后東芝被迫放棄了其HDDVD技術,將市場拱手讓給了索尼的藍光技術。東芝在HD-DVD業務方面的損失估計高達1100億日元。
可能人們認為索尼擊敗了東芝,其實兩者都輸了,不是因為兩者競爭花費了大量精力,而是因為這兩個高容量的DVD都被擯棄在市場主流之外,為什么要作要作藍光DVD或者HD-DVD呢,因為兩者的前身是DVD,DVD前身是錄像帶,原來大家看電影、電視都離不開這兩樣東西作為載體。
于是索尼、東芝兩大巨頭都想著把DVD容量再作大十倍,足夠錄制一個長達4小時的高解析影片,想法都挺好,可惜IT發展歷史往往不是按照人們思維的慣性一條直線下來的。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大量視頻格式出現,比如RM、MP4、AVI等等,電視和電影進了電腦的硬盤,一個單層的藍光光碟的容量為25GB,而電腦的硬盤一般都是1個T就是1000個G,而且最主要的電腦有網絡相助,于是網上看電視現在是最時髦的事情了,中國火了一批視頻網站,象土豆、酷六等等。
而索尼公司大獲全勝的藍光DVD你在街頭現在都看不到,街頭賣盜版的還用DVD就夠了。
這IT世界變化太快,東芝和索尼這兩個老對手,現在都推出3D電視機,是不是被市場接受現在是個未知數,但現在兩家公司面臨的外部環境比5年前大容量DVD大戰時惡劣多了,兩家公司此時出招可稱為“勝負手”
先說說“勝負手”什么意思,圍棋中兩個人對戰,一方弱勢,眼看不行,就使出拼命一招,贏了局面就翻過來了,輸了就一敗涂地。這就叫“勝負手”。
現在索尼、東芝公司電視業務不單單用“弱勢”來形容,索尼在電視上已經遭遇了“7年之癢”,從2004年以來,電視業務就一直在虧損,累計虧損將近50億美元。索尼有個游戲機叫PlayStation最賺錢,和微軟、任天堂稱為游戲三雄,它的數碼相機業務也不錯,有人估計,如果將虧損的電視業務剝離,索尼股票至少可以漲70%。
美國IBM、惠普都因為個人電腦賺錢太少,就把個人電腦業務賣了,而今年索尼電視業務明擺著第八年還要虧,還不肯壯士斷腕,因為電視是索尼最大的營業收入來源,是索尼的一個旗幟,更深刻的原因可以歸結到日本企業文化方面。
東芝也是一樣,在2007財年液晶顯示器業務虧損1.1億美元,2008年財年虧損1.79億美元,而到2009財年,東芝液晶顯示器業務虧損已經達到2.11億美元。但東芝就是堅守不放棄。
但畢竟時代不同了,雄心勃勃韓國的三星、LG與中國長虹、TCL公司從低端向上步步緊逼,而在高端,計算機廠商又憑著高科技的實力從天上殺了下來,蘋果可能在2012年推出蘋果電視流傳已久。就在一周前,有消息傳出,甚至說蘋果已經開始集中采購55寸液晶面板,看來手機、電腦、電視一統江湖的時代即將來臨。電視也將面臨手機界全面洗牌的局面。
就在幾個月前,荷蘭老牌廠商飛利浦已決定退出電視機市場;一個月前,全球最大的跨國公司之一日立集團計劃停止電視機生產,并將生產與組裝全部外包。最后一家工廠將在2012年3月之前關閉。
而在這種全面洗牌的局面中,索尼、東芝這兩個電視江湖中定位高端的老對手,驀然回首,發現原來自己處于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位置。兩家不約而同把突出重圍的方向選在3D電視。
1979年,索尼研發出Walkman便攜磁帶播放器,標志著便攜式音音樂理念的誕生,Walkman一詞從此成為了便攜式音樂播放器的代名詞了。二十多年了,全球的消費者會喜歡封住眼睛、頭盔式的3D“隨身看”嗎?索尼能否從逆境中再造出新的神話,或許還要打上一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