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式3D和快門式3D誰將成為主角?自3D電視面世后,以LG為代表的不閃式3D陣營和以三星為代表的快門式3D陣營一直在爭搶話語權,國內企業也面臨著如何“站隊”的關鍵問題。但在無法預知大勢的情況下,國內各家企業目前還是左右搖擺。
上周,LG Display再次召開研討會,向媒體歷數不閃式3D電視的種種優點,而主動快門式也再度成為LG抨擊的對象。LG稱,快門式技術的缺點在于眼鏡重、活動不自如、價格昂貴、有害視力,另外快門式影像有大量的閃爍現象,可能會引起頭痛、頭暈、視疲勞、甚至是光敏性癲癇。
奧維數據顯示,今年3月不閃式3D在中國國產品牌中的比例從34%一舉上升至73.5%,然而在3月-7月之間,不閃式3D電視市場份額卻不是一直上漲,而是在66.7%-74.6%之間波動。正是在這個時間段,三星、LG兩家面板大佬頻頻隔空喊話,稱自己的顯示方式才是真正的主流產品。缺乏核心技術的國內企業難免被兩家企業強大的宣傳攻勢所“迷惑”。對此,LG Display公共關系副總裁秋逸盛向記者解釋,目前,不閃式的面板在所有彩電企業的3D產品中的比例已經達到了50%,這已經非常可喜。“小幅的波動主要原因是我們面板的產量。當我們面板產量不足的時候,市場份額就會出現下滑。”
對于這種說法,國內有廠商卻并不完全認同。一位不愿具名的彩電企業高管告訴記者:“三星、LG以及中國臺灣企業都是我們面板的采購對象。現在市場前景并不明確,所以我們不會對其中一種顯示方式有很明確的傾向,這樣船小好調頭,風險也不會太大。”據了解,目前國內企業中只有創維100%的面板都采用的是不閃式,其他的企業都是兩者兼顧。
LG將不閃式3D定義為新一代的顯示方式,然而對于這種新的顯示方式何時能夠替代主動式,秋逸盛表示,這不好說。目前,三星、松下、索尼等企業還在努力打開主動快門式3D的市場,但即使努力,也逾越不了主動式自身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