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彩電行業再次迎來升級換代周期:平板電視步入低速增長期,而3D電視、智能電視有望引領未來平板電視潮流。
近日,由中國電子商會、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共同主辦的中國數字電視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匯聚了海信、TCL、長虹、創維、康佳、海爾、三星、夏普、松下、LG、索尼、東芝等在內的大部分中外主流平板電視企業,以及面板制造企業和智能電視內容提供商。
會上,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發布《2011年1-6月份中國平板電視城市消費者需求狀況調研報告》,數據顯示:預計到2011年年底,LED電視銷量將達到1800萬臺。報告同時指出:得益于3D電視價格迅速下降,今年3D電視消費超預期增長,全年有望突破600萬臺。另外,今年3月各大彩電品牌開始大力推廣的智能電視今年也將達到400萬臺的消費需求。
FPR 3D技術迅速上位
據國內市場調研公司奧維咨詢的調查結果顯示,2011年年初,3D電視在國內LCD電視市場份額還不到2%,而隨著薄膜偏光式(FPR) 3D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不斷上升的廠家采用率,截至6月底,采用FPR技術的3D電視市場占有率已經突破10%。
據了解,目前的3D技術分為偏光式(PR)技術和快門式(SG)技術。在SG技術中,3D的成像效果是通過左右側眼鏡快速的切換,輪流呈現電視畫面左右的側影像,呈現一側影像時,另一側的眼鏡關閉,使得信號無法進入眼睛。使用SG技術的缺點在于眼鏡重、活動不自如、價格昂貴、有害視力。另外,由于SG技術的影像有大量閃爍現象,可能會引起頭痛、頭暈、視疲勞。
而在PR技術中,電視會同時播放兩個圖像,由于使用了偏光眼鏡,不會產生閃爍現象,因此不會損害視力。至今,由于PR技術中起偏光作用的鏡片要裝到LCD模塊上,使得成本較高,這成為限制其推廣的主要因素。而LG Display研發的FPR技術以膠片代替玻璃板,成本隨之降低3/4,實現價格上的強大競爭力。據LG Display公共關系副總裁秋逸盛介紹,影響3D畫面的主要因素是頻閃和串擾。通過貼膜片,FPR 3D電視在亮度、頻閃、串擾方面得到很大改善。目前,創維、康佳、長虹、海爾、海信等5家企業都采用了不閃式3D技術,其中創維更是所有3D電視100%采用該技術。據了解,國內面板廠商京東方也致力于3D技術的研發,其北京亦莊8.5代生產線也采用的是PR技術方向。
2010年年底,FPR技術才正式上市,雖然在很短的時間內取得快速發展,但該技術也面臨推廣難題。“任何一項新技術出現,都需要一兩年的時間才能讓消費者慢慢熟悉接受,而FPR技術才剛剛半年多的時間,消費者對其認識度不高!鼻镆菔⒄J為,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該技術還需要時間。同時,雖然國內主流廠商都采用了FPR技術,但還需要時間建立相應的廠線,然后才能實現產品的規;a,進一步降低成本。為了加快FPR技術的市場推廣,LG Display已經在廣州、南京、煙臺建工廠,將進一步加強與國內廠商合作。
雖然目前市場上PR技術和SG技術競爭激烈,但裸眼技術是3D電視發展的必然方向。今年年初,松下在美國CES展已經展出裸眼3D電視!3D電視的最終目標一定是裸眼3D,LG Display目前也積極致力于裸眼3D的研發。目前市場上推出的裸眼3D電視質量還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另外價格相當昂貴,不適合大批量的量產。”秋逸盛表示。
品牌競爭加劇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經過連續數年的快速增長,國內平板電視消費市場已經步入成熟期。現階段,一二線城市的平板電視銷量增長基本停滯,依靠三四級城市市場需求的增長,平板電視整體消費保持了低速平穩增長!秷蟾妗窋祿@示,2011年1-6月份,中國市場平板電視消費需求1500萬臺,預計全年需求將達到3800萬臺。
成熟的市場往往意味著較高的品牌集中度。從2004年平板電視消費市場啟動以來,最多時,將近30個品牌參與競爭。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品牌已經經歷了多次洗禮,新科、上廣電、日立、飛利浦等都已陸續退出平板彩電舞臺。現階段,國內平板電視市場競爭主要集中在10個品牌,外資品牌銷售量占到35%,國內品牌份額占到65%。從市場和產品細分來看,2011年中國品牌液晶電視中LED的普及程度更快,由去年的17%增至今年的62%,其中海信、創維、TCL、長虹、康佳占據了較大份額。而外資品牌LED電視在以三星、LG等品牌LED電視先走一步的情況下,在一年的時間內份額僅由22%增至42%。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視聽產品處處長梁峰說:“電視產業發展成果明顯,從標清到高清、從平面到立體、從單向到互動三大貢獻顯而易見。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他們也許不知道LCD、LED、PDP這些字母代表什么意思,但是他們知道圖像更清晰了,知道慢慢地在電視上想看什么就能點什么了。其實這就是數字電視、智能電視發展的貢獻!
梁峰表示,在轉型升級之際,中國彩電行業仍面臨“沒芯、沒面板、少政策”現狀。他表示,今后將重點支持3D電視、背光液晶電視、數字家庭智能終端、智能電視的產品研發,務實推進彩電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