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飛速發展給大眾提高生活品質、提供種種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一些隱性的傷害。觀看3D導致的健康問題幾乎和3D電視在同一時間進入大眾和媒體的視野。最近,CCTV-13《新聞直播間》欄目又老生常談了3D電視的健康問題,特別報道了目前市場兩種主要的3D電視品類之一——快門式3D畫面閃爍、眼鏡輻射等問題,并提醒老人和兒童等特定人群更要慎重看3D。
眼鏡無輻射打消顧慮 不閃式3D火了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都可能接觸到一些輻射,比如使用微波爐、進行X光檢查、用手機打電話等。醫學研究表明,過量的電磁輻射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引起視力、記憶力下降。而今,3D電視已經開始真正走進大眾家庭,有一種3D電視的重要配件——快門式3D眼鏡,也跟隨3D電視走進家門,成了“日常輻射”家族的新成員。從第一臺快門式3D電視進入市場時,消費者戴著快門式3D眼鏡觀看3D電視容易產生眼疲勞、頭暈、惡心等癥狀就頻頻被各大媒體報道,接著快門式3D眼鏡潛在的輻射問題也浮出水面,愈發加劇了消費者對3D電視健康問題的擔憂。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3D眼鏡都存在輻射和健康隱患呢?實則不然。目前市場主要有快門式和不閃式兩種3D電視,二者有著完全不同的工作原理。快門式的3D技術主要集中在眼鏡上,所以快門式的3D眼鏡需要配備電池或者充電裝置、鏡片依靠電力驅動像快門一樣一開一合地呈現畫面,這就使眼鏡存在輻射隱患,令消費者產生健康顧慮。而另外一種不閃式3D電視,其3D技術主要集中在電視面板上,通過偏振光原理呈現3D影像,所以和它配套眼鏡的結構非常簡單,不需要電力驅動,沒有接收信號的電子回路裝置,外表和普通的太陽眼鏡一樣,也就不存在輻射的情況。這種不閃式3D眼鏡徹底打消了消費者對觀看3D電視時有輻射、容易頭暈等健康問題的顧慮。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不閃式3D自推出以來一路走俏,許多消費者正是看中了不閃式3D眼鏡健康無輻射的優勢。在國內,LG、創維、康佳、長虹、海信、海爾等品牌均推出了多個系列的不閃式3D電視。而在國外,不閃式3D也越來越被各界看好。根據新浪科技在27日一篇題為《美雜志為3D電視打分 LG最佳三星墊底》的報道,美國著名消費者雜志《Consumer Reports》對LG、三星、索尼、東芝、夏普等6個品牌所生產的13種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在美國市場銷售的3D電視新品進行了比較評價,結果采用不閃式3D技術的LG 47LW5600 3D電視以最高總分被評為第一名。奧維咨詢(AVC)6月份的市場調研數據顯示,不閃式3D的市場占有率已經從年初剛剛進入市場時的5%,一路攀升到當前的54%,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賺足了人氣。雖然這種3D電視基于偏振光原理,但早先的偏光式叫法已逐漸被淡忘,取而代之的是“不閃式3D”。
健康看3D 遠離電磁輻射是關鍵
大家知道,電磁輻射的大小和距離有關,隨著距離的增加衰減得很快。以我們最常接觸的電視為例,在距離電視很近的位置可以測試出的輻射量很大,而隨著距離的增加,輻射量就迅速降低。因此在正常的距離下觀看電視,受到電視屏幕的輻射影響其實是很小的。但當人們觀看3D電視的時候,如果佩戴的是快門式3D眼鏡,那么這種眼鏡也是會產生輻射的。而且,由于這種3D眼鏡和人眼及大腦的距離很近,這種幾乎是零距離接觸的眼鏡發出的電磁輻射就不能不讓人擔心了。
對我們常接觸到的電磁輻射,人們已經了解了一些防范的方法,比如用藍牙或耳機接打手機,避免手機信號和身體和頭距離太近;避免正對微波爐的前面;再比如孕婦為了保護發育中的胎兒,會盡量減少在電腦、電視前的時間、減少做X光等透視檢查等等。而看3D電視,要想避免近距離接觸眼鏡輻射最好的方法,其實就是佩戴不帶電的3D眼鏡。
記者在賣場通過促銷人員了解到,“因為兩種技術的3D成像原理的差異,不閃式3D眼鏡與快門式3D眼鏡的區別也很大。快門式3D電視的成像依靠笨重的電子3D眼鏡,而不閃式3D電視依靠自然光的物理成像原理進行3D成像。因此,不閃式3D眼鏡不用帶電,自然就沒有電磁輻射,消費者普遍認為戴這種眼鏡看3D更健康、更放心。同時,因為不用電池或充電,不閃式3D眼鏡不閃爍、輕便等特點也成了消費者選擇它的另一個理由。從近期3D電視的銷售情況看,大多數消費者都把健康作為了選擇3D電視的標準,而不閃式3D電視的銷量也正在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