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11強震沖擊資通訊產業供應鏈,尤其關鍵零組件供應將吃緊,所幸第二季個人電腦因適逢傳統淡季,不致產生嚴重缺口,但臺灣顯示器、半導體產業可能面臨更嚴峻的威脅。
由于日本在全球12項資通訊產品中都具有高市占率,對后續產業供貨會造成影響,包括電池、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中小尺寸面板玻璃、積層陶瓷電容(MLCC)、異方性導電膜(ACF)、及硅晶圓。
通訊產業則有表面聲波濾器(SAW filter)、石英、軟性印刷電路板(FPC)、手機用switch、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手機照相模組(CCM)等。
我(資策會MIC產業趨勢中心主任沉舉三)認為上述這些重要的產品,一時之間,都無法回到過去的供貨水準,產業面臨缺料危機,訂單也可能轉到其他的供應商,臺灣廠商雖然很想借此機會得到接鏈商機,但由于臺廠技術實力不如日本,在上游關鍵零組件的掌握不高,想要爭取相關訂單很難。
未來一年,大廠將會較小廠更容易取得貨源,競爭力較弱的小廠應預做準備。尤其是臺廠有不少中小企業,都應該注意這個現象。
個人電腦(PC)因第一季英特爾Sandy Bridge瑕疵致消費者觀望,買氣遞延,相關廠商早有備料四到六周,仍可撐過第一季,同時第二季是淡季,供給出現問題也不會有太大的缺口。
預期下半年的旺季來臨,產業界就會面臨較大的壓力,尤其中小型廠商,建議廠商應該現在就提早預做準備,而且使用替代產品的后果,有可能導致良率降低,甚至影響產品的表現及品質,是更大的考驗。
臺灣廠商未來將面臨更嚴峻的競爭威脅,臺日間的顯示器與半導體產業,是合作多于競爭,臺灣依賴日本的關鍵零組件比例極高,當日本這條供應鏈發生危機的時候,很多大廠原本下給日本的訂單,可能轉下給韓國,這將對臺廠極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