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9日下午,由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指導,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CVIA)和奧維咨詢(AVC )主辦的“2011年第一季度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暨彩電行業研究發布會”在北京圓滿落幕。
此次發布會云集中國彩電行業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知名學者、第三方專業研究咨詢機構、3D產業相關企業等權威精英人士,從趨勢、技術、應用、內容等方面多角度地解析3D電視未來的發展。其中,行業權威研究機構奧維咨詢(AVC)隆重發布了《3D電視消費者需求調研報告》,為3D市場發展提供了指導。
活動開始,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白為民代表主辦方致辭,指出3D電視的快速發展不僅拓展了各彩電企業開展差異化競爭的新領域,同時,也將使中國彩電行業在轉型過程中迎來又一次質的飛躍。
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高素梅副局長現場總結了“2011年一季度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形勢”。指出:2011年,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開局良好,呈現平穩增長的態勢,其中家用視聽行業增速放緩。1-2月,家用視聽行業銷售產值和出口交貨值分別增長9.7%和12.8%,低于行業平均水平11.9和2個百分點。全行業共生產彩色電視機1497萬臺,同比下降11.7%,其中液晶電視1113.8萬臺,同比下降8.4%,占彩電比重達74.4%。
“要營造數字電視產業良好的發展環境,需要落實科學的發展觀,主要從技術創新和管理科學兩方面入手。數字電視是一個開放的產業,只有運營主管部門和制造業行業的主管部門加強交流和推進,才能打造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司處長梁峰在介紹推進我國數字家庭工作重點時說道。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孫新果對2011年一季度彩電行業發展形勢進行了盤點。2011年一季度中國彩電行業的產銷呈小幅攀升勢頭,平板化轉型持續拉動彩電行業增產。數據顯示:2011年一季度我國彩電行業總產量為2273萬臺,同比減少7.9%;其中平板電視(液晶和等離子電視)的產量為1952萬臺,占比為85.9%,同比增長3.7%;CRT彩電產量為320萬臺,同比減少45.6%。同時,一季度保持了往年產品創新活躍的特點,集成LED、3D、智能等技術熱點的新品出現且比重不斷提升。但市場競爭激烈、面板價格波動等不確定因素對行業效益的影響目前還不明朗。視像協會還提出目前市場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增量不增效,3D電視市場競爭秩序有待規范,智能電視產業發展模式需加強創新等,并與專家進行了共同探討。
此外,孫新果副秘書長向大家介紹了“第一屆中國電子視像百強企業”的申報工作。百強發布機制有利于進一步提高企業品牌效益,積極培育技術先進、規模領先、質量過硬、誠信可靠且具有國際競爭實力的大企業(公司),有利于有效地推動我國電子視像行業做大、做強、做優。
液晶零售市場首次下跌,250萬需求有望拉動“五一”市場
奧維咨詢(AVC)作為此次會議的主辦方之一,與專家們一起深入總結了2011年第一季度中國彩電行業的市場運行情況,并對“五一”市場和2011年中國彩電市場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和預測:2011年,受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中國彩電行業呈現成本壓力加大、消費需求減少、購買能力下降等狀況。一季度彩電行業的營收規模下降較明顯,液晶電視市場零售額近4年來首次下跌,但彩電行業利潤卻逆勢回升。據奧維咨詢(AVC)數據統計,2011年一季度內銷彩電零售規模達到1046萬臺,同比下降5.2%,零售額394億元,同比下降8.2%。其中液晶電視零售量908萬臺,同比增長5.17%,零售額351億元,同比下滑6.55%。
據奧維咨詢(AVC)預測,“五一”節前優惠活動分流假期市場將繼續上演,3D電視能否上量成為懸念,電子商務渠道將受重視,“五一”市場將會出現良好的增長勢頭:預計2011年“五·一”周(4.25-05.01)平板電視規模將達到250萬臺,同比增長約18.7%;其中,LCD市場規模達到232萬臺,同比增長18%;PDP市場規模達到18萬臺,同比增長28%。
總體來看,2011年是中國彩電行業繼續進行更高層面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從中國彩電市場的發展來看,市場增長的機會點也將主要集中在結構調整所帶來的增長:包括新技術的發展,如LED、3D、智能電視等;新市場的增長,如農村市場、B2B市場。要更好地把握市場增長的機會,這就對企業的資源整合和精細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緊扣行業發展脈搏、強化自身實力,企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本次發布會中,奧維咨詢(AVC)還隆重發布了與騰訊網聯合推出的“3D電視消費者需求調研報告”,報告顯示3D電視潛在用戶和已購用戶存在如下特點:在購買意愿方面,81%的人有購買需求,其中23%打算在一年內購買;技術和體驗方面,消費者對何種3D技術并不十分關注,而更看重現場體驗效果;價格方面,當3D:2D價格倍率突破1.2倍時,購買意愿超過50%;健康方面,有32%的用戶擔心3D對視力以及老人和孩子的健康構成不良影響。針對這些問題,奧維咨詢(AVC)建議企業應加強3D知識的推廣和賣場終端體驗,同時呼吁相關部門加快標準建立,引導3D產業的健康發展。
在3D大潮中,趨勢、技術、應用成為熱點話題,本次會議眾多資深專家、名企代表也在這些方面展開了深入的研討。
創維從當年憑借“酷開電視”在液晶電視市場上一枝獨秀,到2010年初果敢提出“LED轉型”口號,最終在國內LED液晶電視市場中占據優勢。在3D領域,創維更是潛心研究3D技術,打造出了不“閃”的酷開智能3D電視。創維集團中國區域營銷總部執行副總經理劉耀平說:“當然,每種技術都有它的優劣勢,快門式的畫面逼真,視角寬范,而偏光式則健康護眼,眼鏡輕巧。我們認為從實際使用來看,偏光技術還是會更流行一些。酷開智能3D電視采用了不‘閃’的3D新一代技術,基于偏光式成像原理,它從電視本體端就實現了3D圖像信號的左右分離,通過在液晶屏表層鍍上一層超薄的偏光膜片,再使用偏光眼鏡防止左右信號混合,讓酷開智能3D電視震撼的立體圖像被完美呈現。”
3D與智能化引領著彩電行業中高端市場的主流趨勢,而海爾在產品戰略布局上具有敏銳性及領先性,其創新領先的“動態同步修正”、四驅3D多維背光技術,有效地解決3D電視閃眼問題,畫面具有高穩定性、低閃爍、高亮度等鮮明優勢,所配眼鏡輕巧舒適,出眾的3D畫質、九段均衡智能立體聲,讓人猶如身臨其境。同時,海爾3D智能電視裝載清華大學研發的“清立方”2D轉3D芯片,實現了電視信號2D和3D的自由轉換,并與華數在線、文廣傳媒等國家授牌的內容供應商聯合搭建了“內容超市”,極大豐富了電視內容。在智能方面,海爾模卡3D電視搭載獨創模卡開放式平臺、Android系統,使電視開放度更高,不僅實現硬件換代、軟件升級,更為消費者帶來時尚、個性、智能化的人機互動體驗。憑借卓越技術、海量內容、強大功能,海爾智能模卡3D電視給消費者帶來了完美的視聽體驗。
“3D技術其實已經走過了170年的歷史,隨著顯示技術的發展和消費需求的提高,3D產業迎來了新的復興。”天津三星電子有限公司副部長蘇飛介紹道,“3D的顯示技術發展到現在,區別主要集中在眼鏡上,分為快門式、偏光式和裸眼式。從片源角度說,有直接的3D視頻制作,還有經2D轉3D處理的。三星采用的是快門式技術,240赫茲屏確保了3D電視效果,兼容目前所有的3D產品格式,自主開發的3D眼鏡通過了工學設計,配戴舒適。三星將建立以電視為中心的3D家庭娛樂系統”。
致力于成為中國3D電視領先品牌的康佳在3月底隆重推出了五大系列共三十余款3D新品。康佳3D新品攜手百視通,為消費者提供永久免費的在線3D片源;通過開放式的系統,消費者可以自主選擇應用程序;搭載IPS硬屏,徹底消除3D圖像不穩定狀況;同時特別配置了專業的殺毒軟件,消除內容的安全隱患。康佳認為,智能、健康的3D電視將全面深入人們工作、生活、娛樂的方方面面,成為面向用戶的服務終端。
擁有上游核心技術的長虹將等離子作為3D電視的戰略點。較3D液晶電視而言,3D等離子電視在顯示上有著明顯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等離子刷新頻率高、可視角大、色彩還原能力強,業內專家也紛紛表示了對3D等離子的看好。長虹正是抓住了等離子的優勢,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PDP領域深化產業鏈布局,打造其核心部件的競爭力。
松下作為3D整體解決方案的引領者,從3D攝像機到3D鏡頭、3D電視、3D藍光機,無論是在專業領域還是家庭娛樂市場,松下都能提供優質的3D產品,打造頂級3D影像效果。其中,松下3D等離子電視擁有600Hz子場頻畫面驅動,動態清晰度可達1080線,配合等離子固有的技術優勢,在播放3D畫面時具有無拖尾與不重影、視角寬闊以及臨場感強這三大優勢。
無線高清傳輸技術的出現,主要解決越來越多的支持高清多媒體家庭影院所需的復雜設備之間的連接問題,是今后數字家庭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將為廠商和消費者創造更多價值。AMIMON公司的中國區總經理袁立向大家介紹了無線高清技術的最新應用及案例。無線家庭數字接口(WHDI)技術是唯一適用于所有無線視頻應用的標準,從大型消費電子產品到手機都可以為之提供可靠的無線解決方案。
內容的匱乏一直是影響3D電視發展的瓶頸之一,華數傳媒作為首批獲得了IPTV牌照、互聯網電視牌照、手機電視牌照運營資質的企業,一直致力于數字化節目內容媒體資源庫的建設。華數與300多家海內外知名節目提供商和制片商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同時收納香港同步熱播劇集、內地、日韓等高收視電視劇,給用戶提供了豐富的收視體驗。華數傳媒的專業品質是索尼、LG、TCL和長虹等終端企業與之合作的重要原因,而電視機廠商和內容服務供應商的緊密結合,將使3D電視的產業布局更加完善。
本次會議在緊扣3D電視熱點之余,深入分析了一季度彩電行業運行情況,并對“五一”和2011年整體市場發展進行展望。與會領導、專家、企業分別從政策、技術、市場等方面暢談行業發展,會場氣氛活躍而熱烈,為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