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未來發展之路——3D篇
一、3D從研發進入實際應用階段
2010年,一部《阿凡達》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視覺體驗,也給平常百姓生活帶來巨大改變,3D概念逐漸被大眾消費者所熟知。
2010年是3D電視元年。2010年,我國3D電視的普及速度比LED電視和互聯網電視要快很多,根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數據顯示:僅用19周時間,我國3D電視市場普及率就達到了1.5%。市場行情甚至在2010年中秋節至10月10日期間,出現小高潮,全國100個主要城市3D電視零售量突破2.1萬臺。據統計,目前市面上有LG、創維、松下、三星、海信、TCL、索尼、長虹、夏普、康佳、海爾、東芝,幾乎囊括所有主流品牌。相關數據顯示,我國3D銀幕數居世界第二,2010底有望突破兩千塊;2010-2015年3D電視年均增幅會超過80%,3D毋庸置疑成為下一代高清影視發展的方向。
回顧2010年,上海世博,3D技術的成功應用,讓我們更真切感受世博的壯觀;廣州亞運會部分賽事直播3D技術亦得到成功應用,讓我們對3D技術將來在體育賽事大顯身手更是信心倍增。
回顧2010年,兩個第一,再次令讓我們欣喜。中國網絡電視臺(CNTV)在2010廣州亞運會部分場次比賽采用直播,這是國內首次對體育賽事進行3D直播,其中不得不提的是,據悉此次直播使用的全程3D高清制播系統是由捷成世紀和寬泰共同提供的,可見我國已經具備比較成熟的3D制作播出能力;此外,國內首個3D試驗頻道在11月12日晚隨著廣州亞運會開幕式而上線。
多方數據與多個成功案例證明,我國3D已經從研發階段轉為實際應用階段。
二、3D技術有新突破
隨著3D的應用,3D技術也有很大的突破。
目前市場中主動快門式3D技術是最普遍成熟的技術,快門式3D技術的實現需要一副眼鏡,交替開合使左眼和右眼看到兩幅融合成一體的圖像來實現3D畫面效果。但是由于視覺暫留現象的存在,收看3D電視節目時,人眼會感受到“位置有一定距離但重迭的畫面”,這便是造成3D“重影”并直接引發“頭暈”的因素。據業內人士表示,各個電視品牌均率先推出使用快門式3D技術的電視,主要原因在于快門式解決方案相比其他技術的難度和成本更低。這樣,無疑加速了3D市場的啟動,讓消費者有機會更早地體驗3D。
而隨著3D電視的發展,偏振式甚至裸眼式3D產品都已經開始出現在市場中。
三、裸眼3D電視是未來發展趨勢
2011年1月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CES2011國際消費電子如期而至,會上,索尼、LG、東芝等發布了多款裸眼3D電視,特別是索尼小尺寸裸眼3D電視的亮相讓所有觀展者對裸眼3D電視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事實上,3D裸眼顯示器在諸多領域已得到了成功的應用,在地鐵、機場、商場等均有3D廣告網絡的應用實例。
就3D而言,目前從3D的拍攝、后期制作到它的存儲、播放、終端設備的產業鏈也基本完善。所以2011年將會有電視機廠商推出裸眼3D電視,這對于日常消費來說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
四、3D發展面臨的問題
目前,廣播電視“十二五”已將加強3D影視研發和加強3D影院建設納入了重點考慮的項目。我國3D影視的發展是推動影視娛樂產業發展的新生強勁力量,國內3D影視從業者持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結合我國實情走出自己的路。
然而,3D進入平常百姓家還存在一系列問題:
一、3D真正發展,需要高質量的制作設備,但費用昂貴,在有高質量設備的前提下,又如何制作出最舒適觀看的節目,需要觀念更新、制作技巧以及制作經驗。有專家指出,人才和創意是3D產業良性發展的根本,國內目前奇缺3D專業人才,建議以開放多元的方式結合社會力量共同培育應用型3D專業人才。
二、3D電視內容匱乏,3D標準又不統一,兩個部委兩套標準,廣電總局即將制定的3D電視標準主要集中在拍攝、制作、傳輸等環節,工信部的3D電視標準則主要集中在終端顯示等方面。
三、即使有先進的終端設備,但是匹配又成為一個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都有待行業內人士探討解決。
然而,對于普通大眾而言,無論是去年的快門式3D,還是目前已經存在的偏振式和裸眼式3D,也無論是哪個品牌的終端,廠家在提升3D畫質效果的同時,只有更好地提升觀看舒適度和健康性能,當片源豐富、價格更實惠的時候,才能贏得更大的市場。
HD與3D必將結合
事實上3D發展與HD發展一樣,都存在一個制作端和接收端的這樣一個共同發展的進度。
目前,從產品來說:切換臺,HD、3D只是一個狀態的切換就可以實現,攝像機方面,由于涉及到光學的原因,2D和3D像索尼、松下等企業都會有不同的產品線來發展。
從技術來講,3D的發展的基礎是高清,一定是要把好看的東西變成是立體化的東西,所以一定要是先高清化,之后,一部分的高端用戶,或是一部分的高清臺,開始做3D的嘗試。
總之,高清保證了大眾觀看影視的質量,3D必將給我們帶來更為舒適的視覺震撼,我們都相信,影視未來發展HD、3D最終必將結合并為人們提供更好的內容與視覺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