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似乎是電子產品永遠的話題。特別是對于平板電視之類的“大家電”,買到不稱心的商品,質量問題難退換,概念不明確被忽悠等現象還是實有發生,又花錢又堵心。對于這個談了多年的問題,一方面需要加強政策監管以及行業自律,對于消費者而言,就需要自己多長個心眼,多留心,避免吃虧上當。
消費是一門學問,三言兩語很難說清影音家電產品的來龍去脈以及市場行情,不過,一些行業專家給出的消費建議還是極具參考價值的:
首先,購買家電產品之前要做好功課。不妨借助網絡了解各品牌、產品的特性以及投訴情況,在選擇購買渠道、品牌、型號時一定要貨比三家。優先選擇實體賣場購買,網購需謹慎。
其次,不妨對各品牌的售后服務政策進行事先了解。特別需要注意商家三包政策的支持力度,其保修的主要部件有哪些、保修期多長、以及收費情況等。
在產品的選擇方面,不要盲目追求低價,不要盲目追求新概念、新功能。低價處理的可能是已經停產的機型,一旦出現問題,相關配件及維修會很麻煩。而新功能的配置,在技術方面可能存在不成熟,且往往價格會偏高,要選擇夠用的機型。
在購買過程中,消費者請千萬留好所有的票據。如果覺得三包規定的保修年限過短,還可以與賣方協商加入延保服務,可在國家、廠方明確三包規定外再享受1~4年保修服務。
產品服務一旦出現問題,不要自己拆卸,不要到非正規的維修點維修,請第一時間與廠商客服聯系。萬一在購買時或售后方面發生任何糾紛,可以持相關證據向當地工商局12315等部門或相關媒體聯系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