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內戰紛擾、多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線競爭上馬、美的快速整合四處擴張、平板彩電降價升級、低能效空調倉皇清倉出逃……2010年,家電業一派熱鬧忙亂,喜憂參半。
2011年,家電行業又將迎來怎樣的變化?
懸疑一:
政策眷顧的好日子“到頭了”?
相關統計顯示,2010年全國家電下鄉產品累計銷售 7718萬臺,實現銷售額173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倍和1.7倍;2010年家電以舊換新銷售量和回收量均超過3000萬臺,比上年增長2倍以上。
另一組數據則反映了事情的另一面:2010年9月在溫州市進行的第二批下鄉空調小宗用戶專項檢查結果顯示,80%以上的補貼屬于“騙補”; 同月有關部門在廣東佛山進行的節能空調推廣專項檢查結果顯示,在高效節能空調推廣的過程中核定屬實的數量僅為上報數量的4.98%,高達95.02%的信息屬虛假信息或無法核實。
鑒于家電下鄉等政策執行中的漏洞甚多,2011年被商務部和財政部定為“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監管年”,家電業龍頭企業海爾成為監管年里第一個被查處的企業。
按當初家電下鄉推行時的規劃,山東、河南、四川等三省一市執行到2011年11月底,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執行到2012年11月底。優惠政策行將結束,監管力度越來越大,有家電企業人自嘲“好日子快到頭了”。
懸疑二:
巨頭擴張,江湖混戰,家電業將丑聞頻發?
整合冰箱、洗衣機銷售渠道,整合日電集團營銷平臺,邯鄲、荊州工業園開工投產……2010年,美的飛速擴張,讓諸多同行感到了壓力。海爾日前發布公告,控股股東海爾集團承諾,為促進青島海爾發展,將青島海爾作為旗下家電業務整合平臺,自2011年起,在五年內擬通過資產注入、股權重組等多種方式支持青島海爾解決同業競爭、減少關聯交易,做大做強。
此外,創維在南京投建的白電產業園將于今年年初投產,康佳在安徽滁州投建了白電生產基地,格蘭仕及威力亦在安徽滁州圈地建生產基地。
“不擴產能,抗風險能力上不去;產能上來了,又可能面臨需求不足。如此一來,毋庸置疑,行業競爭將進一步加劇,小品牌、雜牌大限已到,會死掉一批。與此同時,隨著巨頭間的競爭升級,江湖混戰,家電業將會丑聞頻發。”不少業內人士如此預言。
從去年的紫砂煲事件到近日爆出的海爾下屬代理商涉嫌騙補事件,家電業焦躁不安之氣已現端倪!捌髽I間的競爭不光手腳并用,連牙齒都用上了!币晃患译娖髽I人士感慨。
懸疑三:
家電業會否繼續“白強黑弱”
2010年末,白電上市公司企業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美的電器2010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181.35億元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8.60%,凈利潤9.31億元,同比增長129.69%;前三季度,格力電器營業總收入達到442.97億元,凈利潤28.90億元,同比增長45.09%;青島海爾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54.3億元,同比增長33.25%;凈利潤20.9億元,同比增長46.58%。三巨頭之外,海信科龍、美菱、小天鵝、合肥三洋均有不錯業績。
相對于白電企業的大豐收,黑電企業甚是黯然,彩電企業前三季度凈利潤均有不同幅度的減少。長期以來家電業“白強黑弱”局面在2010年繼續延續。
2011年會否持續“白強黑弱”?大部分人士給出了肯定答案:黑電廠商在產業從CCFL向LED轉型之中依然面臨陣痛,且有一定庫存壓力,加之外資價格戰擠壓,業績短期內不會有明顯好轉;而白電的強勢不僅體現在企業的經營利潤上,還包括在全產業鏈布局、海外市場擴張、大企業群崛起等幾個顯著要素上。一句話,白電產業結構調整不錯,而黑電產業結構調整尚在進行中,因本土彩電企業在產業鏈關鍵環節控制力及創新能力弱,將在長時間內影響企業的利潤,導致增產不增收現象出現。目前彩電企業的純利潤只有3%-5%,而白電企業的利潤在10%左右。
也有業內人士提出“白電泡沫”問題,因彩電在農村市場早就實現了普及,而冰箱、洗衣機等白電產品受惠于家電下鄉政策推動,近年迅速填補農村市場空白,出現了強勁的增長態勢,問題是中西部地區許多農戶無能力用到冰箱、空調等產品,因此統計學上農村市場需求未必能達成真正的消費力,此外,城市房產調控對空調等白電的銷售影響巨大,白電的“好日子”能持續多久,仍需觀察。
懸疑四:
“黑白通吃”能否成功?
創維2010年落子南京的白電基地將在2011年初開工生產冰箱、洗衣機,康佳已在安徽滁州圈地建白電基地。而此前,黑電企業TCL、長虹已然擁有“冰洗空”產品線。家電業開始新一輪的“黑白通吃”潮。
此外,一些專業化家電企業也開始向綜合型企業演變。已擁有空調產品線的微波爐企業格蘭仕在2010年宣布進入“冰洗”領域;空調企業志高已推出“冰洗”產品;一直以專注于做空調著稱的格力也開始做冰箱,近期對其旗下新產品空氣能熱水器更是不遺余力大投廣告;冰箱企業新飛趕在2010年末宣布進入洗衣機領域……
大型化、綜合化顯然是家電企業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問題的關鍵是發展時機的選擇和對節奏的把握。爭先恐后“黑白通吃”以及忙于走向綜合化的家電企業究竟能否成功,2011年會見端倪。
懸疑五:
物聯網技術在家電業到底能有怎樣的應用?
2010年,物聯網空調、物聯網冰箱、物聯網洗衣機頻頻面世。物聯網技術在家電業究竟會有怎樣的應用?
美的家電研究院專家解釋,物聯網技術在家電業的應用主要分為兩類:生產物流和物聯網家電產品。目前物聯網技術在生產物流方面較為成熟,在家電產品方面的應用還處在導入階段。物聯網家電上更多的是應用:M2M技術、智能應用平臺和無線網絡。目前的物聯網家電在家電中的占有率不到0.1%。以物聯網洗衣機為例,手機發個短信就能控制洗衣機的運行,應用物聯技術的洗衣機,能通過電腦、移動終端等設備,實現洗衣機的遠程控制、同時還能實時查詢洗衣機的工作狀態,通過控制系統返回洗衣機的相關信息。
家電技術專家表示,物聯網家電是未來的趨勢, 隨著市場的推動,肯定會有進一步的發展。而在后續的發展中,家電業的重點工作將集中在統一物聯網標準、致力于中間件開發和基于M2M平臺的各種智能應用的相互協同。
懸疑六:
高世代液晶面板線過剩?
2010年初爆出大批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準備上馬的消息時,業界就充斥著“產能過!钡膿鷳n。
DisplaySearch報告顯示,2010年11月份電視機液晶面板價格繼續下降,比10月份下降了6.1%,至此,液晶面板價格已經連續7個月下降。奧維咨詢表示,按照投產計劃全部實現量產,中國生產的液晶面板將占到全球的16%。業內不無擔憂,這些液晶面板企業在未來兩到三年內產能的集中釋放將會是怎樣的景象?
京東方副總裁張宇認為“產能過剩”近期并不存在,國內平板電視需求是8000萬臺,而目前已獲批的4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線,按滿產算,每條線可切割平板電視1200萬臺,4條線其實還滿足不了平板電視的新增需求。再考慮已有的4.5億臺CRT電視替換以及新型應用的出現,至少到2015年,供大于求的現象不會出現。此外,從目前新的顯示技術發展看,AMOLED對液晶尚不能構成取代關系,它僅是更輕薄,更適合移動類產品使用,更關鍵的是,在制造過程中,其生產設備及技術與液晶有65%是共通的。
但也有業內人士對本土企業一定要自己動手投資興建液晶面板線的思維模式提出異議,認為這還是沿用當初CRT的發展模式,建議可以借鑒中國造大飛機和動車的經驗,重新考慮本土企業在彩電產業上的布局。
懸疑七:
3D電視能否成氣候?
2011年初的CES(美國國際消費電子展)上,3D電視成為彩電行業主推的產品。國家廣播電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專家安永成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如果說2010年是3D的產業化元年,那么2011年則是3D產業化發展的一年。全球3D產業的發展超出了所有預測家的想象,2010年全球3D電視出貨量達到250萬臺,2013年將達到2700萬臺。我國消費者對3D電視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中國立體視像產業聯盟的消費者調查數據顯示,73.7%的消費者未來3年內有購買3D產品的意向。
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2010年6月份的調查顯示,消費者無法接受3D電視的主要因素中,價格昂貴和節目源匱乏占據前兩位。到2010年12月份,情況已有很大改觀,央視、北京、上海等電視臺都在醞釀3D頻道,全球3D電影的制作2011年也將達到70多部。至于價格,隨著生產技術的成熟、產業鏈的完善及產品競爭的加劇,3D電視價格預計2011年會下降到城市小康居民可以接受的程度。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預測,2011年3D電視的銷售額比重將可達到30%。
帕勒咨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則提出不同看法,3D電視在2011年可以成“氣”,難以成“候”,彩電廠家為了尋找新的利潤點,會大力推廣3D電視,但囿于片源及3D頻道資源的稀缺,3D電視對普通消費者的吸引力有限。
懸疑八:
等離子能否翻身?
3D電視的興起,被等離子陣營視為迎來黃金發展機遇。等離子面板自發光的原理使得電視圖像的色域更廣,色彩更真實自然,刷新率更高,細節層次和景深更強,這些特性使得等離子電視在3D領域比液晶電視具有先天的技術優越性和明顯成本優勢。由此,松下于2010年8月,宣布將位于上海的等離子面板工廠產能提高約4倍,從此前的月產2.5萬塊增至12萬塊。三星亦加大對新型等離子電視的研發力度,并推出系列3D等離子電視。長虹啟動3D電視擴能上量部署,計劃在2011年上半年建成全球最大的3D電視生產研發基地。
“問題是3D電視真的能在短期內興起嗎?”不少業內人士對等離子在2011年的咸魚翻身不甚樂觀。從目前市場看,液晶電視占到98%的份額,等離子只有2%!白霾恍 眹乐刂萍s了等離子面板的應用面,等離子在40英寸以下難以為繼,液晶面板卻能涵蓋1.8英寸—55英寸的所有應用。
3D對等離子是個機會,但何時能發生效用,哪些企業能抓住這個機遇,還有待觀察。
懸疑九:
“美蘇”還是“蘇美”?
2010年底,國美結束內訌, 集中精力開門做生意。2011年1月份的供應商大會初步顯示出了國美內部的和諧。2011年國美能否甩開步步緊逼的蘇寧,重現家電渠道老大風光?
2010年底,收購庫巴網,國美線上進步明顯,但相比于蘇寧,在店面擴張及物流基地建設方面國美明顯落后。蘇寧近年一直埋頭自建物流中心,在其規劃中,2015年將建成60個物流基地。大建物流基地,為其今后向三四級市場擴張埋下伏筆。國美也稱計劃到2014年自建11個物流中心。國美在物流基地建設上比蘇寧遲了兩三年,急需補課。此外,人才激勵策略上,國美與蘇寧差距拉大。
2010年底的特別股東大會上,黃光裕終于在董事會安插了自己的代言人鄒曉春及胞妹黃燕虹,但對于黃光裕而言,要想完全控制董事局,并按照其積極擴張戰略來推進國美下一步發展計劃,難度依然很大。
在國美休整恢復元氣之時,蘇寧電器并未止步,2011年1月19日蘇寧宣布了一份高達300億元的新春采購大單。在資本市場層面,基金搶籌蘇寧電器體現了市場對蘇寧的看好。分析人士稱,基金搶籌的一個動力就是蘇寧電器的銷售轉型。從2009年開始,蘇寧電器在戰略目標已經基本達成后,已經開始著手進行一些創新的戰略嘗試,尤其是電子商務帶動新的轉型。2010年底,蘇寧易購頻頻推出促銷、秒殺等活動,一度日銷售額過億元,發力之勢一目了然。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明確表示:“基于未來發展,我們要建立一個強大的電子商務平臺,未來一二十年蘇寧電器要從傳統的企業變成科技企業,這也是下一個10年、20年要進行的大轉型。”
對于2011年國美與蘇寧兩位老對手間的競爭態勢,帕勒咨詢資深董事羅清啟認為,兩家的狀態不同,蘇寧在經歷2010年快速擴張之后,2011年進入磨合期,而國美近年一直忙于店面結構的調整,磨合期已過。在線下店面數接近的情形下,雙方將比拼店面背后的優化,如物流體系建設,比拼精耕細作的程度。此外,如何平衡水泥和鼠標(線下線上銷售)之間的關系,也將考驗雙方的智慧。
更有業內人跳出“美蘇”或“蘇美”的排位,認為中國家電流通渠道總歸是兩巨頭統率,暫不會出現“第三者”,麥德龍及日本電器連鎖巨頭山田電機雖然趕在2010年底相繼來華開店,但要成氣候尚需時日。
懸疑十:
京東會否“被滅”?
曾有家電業內人士開玩笑,如果不是黃光裕深陷囹圄“不方便”,早把京東商城“滅了”。
如今,京東還需“被滅”嗎?京東正自行滅掉以前那個貼著電器購買網站標簽的京東。此京東已非彼京東也。
2010年底,京東賣起了圖書,趕在當當美國上市之時,與當當打起了價格戰,此一戰,初步奠定了京東在圖書領域立足的基礎。2011年2月10日,京東商城上線音像頻道,京東還將在電子書領域一展身手,實施“先看再買”。
2010年,京東商城的百貨開始發力,占據了京東銷售額的7%-8%,2011年將繼續提升到10%左右。從垂直3C到百貨、服裝、圖書、食品、團購,京東商城已經順利地轉型為一家綜合性在線購物平臺。
近日,凡客誠品陳年在媒體上揶揄京東,“京東說用其他的毛利來養活圖書,我認為這是全世界最大的笑話。他3C方面虧得很厲害,3C毛利就5%,圖書的毛利還百分之十幾!
此前就有同行表示,3C價格比較透明,京東一直是在犧牲利潤追求市場份額。
京東轉身離去,電器網購陣營少了一面旗幟,但依然有人緊扛“電商”大旗,庫巴網CEO王治全頻發微博表明決心:“大的家電企業封殺電商只是個傳說,但因為打價格戰而引起一些短期的對抗是有的。電商是大勢,不可阻擋,但即使強如黃河、長江不也經歷了拐大彎,才奔流到海不復還嗎?”“這兩天的特價已經引起多個品牌高管向大股東投訴,沒關系,可以坐下來談。至于銷售額真實性的問題,同行的小朋友就不必潑水了。明年的業績將會并入上市公司報表,到時不就都知道了。國美并購庫巴,是全行業受益的事,廠商不希望一家太強勢,許多沒有庫巴這么好資源的同行可能因此而改善供應鏈!
不過,電器網購在現階段發展的艱辛王治全也時有流露:“用老劉(劉強東)的話,恨一個人,就把他忽悠到電商行業!
“雖然不少家電企業成立了網絡營銷部,但對電器網購還是抱謹慎態度,一時不會將太多資源投向網購企業!奔译娖髽I內部人士透露。時機不成熟,京東只好退后一步,通過做。ㄎ锲罚┒龃螅ㄒ幠#,奔自己的上市目標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