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盡管電視機的銷量持續增長,但是本土企業的利潤卻十分可憐。在2011年開年之際,一些企業開始不遺余力地布局產品結構、推廣產品。然而,企業的力推、熱捧最終能否形成熱賣?這還要看消費者買不買賬。
彩電企業紛紛打造熱點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顯示,2010年液晶電視占彩電比重已經達75.5%,其中LED電視超過20%,3D電視成為市場熱點。2011年,3D仍將繼續成為企業打造的熱點。多年來逐漸被企業冷淡的等離子也在新的一年中再度被看好。智能電視、LED電視也依然被熱捧。
去年上半年,三星、LG、索尼、夏普等多家彩電企業紛紛推出3D電視,下半年,TCL、康佳、創維、長虹等本土彩電品牌也相繼推出各自最新的3D產品。經過輪番轟炸,國內3D市場迅速升溫,3D電視的概念逐漸被消費者所熟悉。
與此同時,彩電企業紛紛調高3D產品比例?导驯硎緦⒁2-3倍的速度推動3D電視快速普及,爭取2011年使3D電視在康佳平板電視的整體銷量中占比達50%以上。索尼將3D作為其2011年在液晶電視領域的重點,計劃將旗下電視中3D產品的型號比例提高到60%。長虹預計90%以上的高端產品將全部切換到3D。創維副總裁楊東文預計,2011年其3D電視會占銷售總量的15%—20%。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公開向媒體表示,2011年TCL高端平板電視將全部配備3D功能,使其成為標配。三星電子中國總部彩電產品營銷部部長李明旭表示,2011年,三星平板電視的銷售目標為4500萬臺,其中包括800萬到900萬臺3D電視。他表示,自2010年1月三星在全球首推3D電視以來,3D電視的需求持續增長。
3D電視從去年便開始持續升溫,而等離子電視似乎一直就沒有熱過,而且幾年前為數不多的制造商還紛紛停產這一產品,在國內市場,一度只剩下長虹、松下堅守這一陣地。而今,等離子又熱了起來。據了解。在中國目前至少有三大等離子產業群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其中包括LG、松下、熊貓分別在華東地區的等離子產業群;日立與安徽鑫昊在華中合作的年產150萬片42英寸等離子面板的生產線;西部地區,則有長虹的虹歐等離子產業群。人們關注的是,這三大產業群基本都是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從屏到整機的全面啟動。等離子將再度歸來。
另據了解,目前包括海信、康佳、TCL、創維、海爾、索尼、LG、三星、夏普等幾乎所有的一線彩電企業都已推出智能電視產品或已經有推出智能電視的計劃。除此之外,谷歌、蘋果、英特爾等IT巨頭也有意涉水這一領域。
當然,在去年經歷了快速發展的LED電視,今年仍將是市場的主流,彩電企業也紛紛將銷售重心從傳統液晶電視向LED電視轉移。
獲取高利潤是終極目的
彩電企業打造熱點,無疑是想引導市場、引導消費。而這引導的目的也十分明確,那就是獲取更大的利潤。
2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2010年電子信息產業統計公報,公報中稱我國彩電企業績效下降。2010年我國生產彩電1.18億臺,微型計算機2.46億臺,數碼相機9000萬臺,均名列全球第一。產品價格不斷下降,彩電、計算機平均價格同比均下降10%以上。面對利潤的滑坡,通過漲價來增加利潤十分不現實,最好的辦法就是打造新的高利潤產品,促進產品更新換代。
有業內人士指出,電視機的利潤其實是很低的,LED產品在去年經過幾輪的價格競爭,利潤空間已經很小,雖然今年LED電視的銷售將成為主流,銷量也會有大幅度的攀升,但是盈利空間不大,這就需要推出新的產品彌補利潤。而企業最看好的就是3D電視,如今3D電視的售價普遍在萬元以上,利潤空間相對較大。
另據介紹,三星、海信等企業卷土重來重新制造等離子電視,也與市場價格戰有關。液晶電視的利潤不斷被擠壓,而且從上游的屏生產開始,技術、關鍵配件等都掌握在少數企業手中,受制于人,很難控制成本。于是部分本土企業又開始進入到等離子電視領域。這一領域利潤空間相對合理,而且關鍵配件的制造技術并沒有完全掌握在個別外資企業手中。
工信部方面表示,2010年以來,國內多家骨干彩電企業效益出現下滑,主要原因是:一是企業對2010年市場預期過于樂觀,過量采購傳統液晶面板,致使庫存積壓;二是外資品牌調整經營策略,擠壓本土企業市場份額和利潤空間;三是行業發展中的一些深層次問題依然存在。
推出新產品、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是企業慣用的營銷策略,但是毫無疑問,僅憑一些市場策略無法真正走出低利潤困境。推新熱點也好,引導消費也好,最終能被消費者接受才是硬道理。
消費者是否接受成關鍵
業內人士指出,企業熱推3D電視,是看好了這一產品的前景,而目前3D電視的銷售情況雖然不十分喜人,但還是可以的。來自奧維咨詢的數據顯示,進入2010年10月以后,3D電視每周銷量均超過2000臺。中怡康對100城市平板電視市場調查數據則顯示,2011年元旦期間,3D電視在46英寸以上型號的銷售上,占比已經達到10%,50英寸以上占比更是達到了20%以上,換句話說,3D電視快速占領了各大電視品牌的中高端產品線。這些數據證明消費者接受新產品還是很快的。
但與此同時,還是有很多消費者認為目前3D電視價格過高。在一家家電賣場,一位剛剛體驗了3D電視的消費者告訴記者,他目前不會考慮購買3D電視,“帶著眼鏡看,非常不習慣,而且感覺眼睛很累,另外3D片源少,限制太多。還有,市面上一臺普通的3D電視標價大多在1.4萬元左右,即使廠商年終搞特惠,再加上以舊換新的補貼,算下來也需要萬元左右才能買到,這個價格還是太高了!
另有消費者對記者表示:“我只想買便宜、效果好的。誰能達到我的要求我就買誰。如果有一天3D電視、智能電視變得就像現在的液晶電視一樣便宜,而且功能還更多,我當然會選擇它們,但是現在不會!
顯然,企業熱推的3D電視、智能電視目前還僅僅屬于小眾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