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電視產業并未被列入中國7大戰略新興產業,不過,拓璞產業研究所認為,要實現“三網融合”、“云端運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達成智慧家庭等目標,電視仍是檢視“十二五”成效的關鍵指標之一,包括LED TV、3D TV和Smart TV等都將是“十二五”期間的重點產品。預估到2015年,中國LED背光TV滲透率將達90%,Smart TV滲透率將達50%,3D功能電視滲透率亦將達超過50%,可望成為電視標準配備,而裸眼3D TV、OLED TV也將進入市場。
至于中國整體液晶電視的出貨規模,拓璞預估,2011年應可達3800萬臺,2012年估達4200萬臺,年成長率估約10%。接下來從2013年到2015年,中國大陸市場的液晶電視出貨總量,每年仍將維持6%-8%之年成長率,從2013年的4500萬臺,逐步成長至2015年的5200萬臺。
拓璞產業研究所上海子公司研究經理崔晶指出,十一五(2006-2010)期間,中國大陸電視產業大致上完成了“以平板替代CRT”的產業轉型過程,“十二五”規劃則將重點放在產業鏈建設、產業升級轉型、培育國際大品牌、通路優化和發展高端產品等項目。
個別技術機種類型來看,拓璞預估,中國大陸2011年LED背光液晶電視出貨量可望達到1824萬臺,滲透率估達48%,2012年中國LED背光電視出貨量估達2894萬臺,滲透率上看68%,到2015年LED背光電視滲透率可能達到90%水準。
而中國的3D電視2011年出貨量約480萬臺,滲透率約12%,2012年出貨量估達978萬臺、滲透率估達23%,2014年中國3D電視出貨滲透率可能突破2000萬臺大關,到2015年滲透率估逾50%。
智慧型電視Smart TV在2011年中國大陸地區出貨量則約390萬臺,滲透率約10%,預估2012年出貨量將達到840萬臺,滲透率估達2成。到2015年,中國智慧型電視出貨量估達2600萬臺,滲透率估亦將達到5成。
根據拓璞資料顯示,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依據“十二五”規劃,設定視像行業9大重點發展領域,已大致描繪出中國大陸電視產業未來5年的發展走向。在完善產業鏈結構方面,從晶片、玻璃機板到組裝等各環節都希望提升自制率,擺脫長期受制外國業者的問題。除硬體之外,發展應用軟體商店平臺也成為大陸電視業者的當務之急。
另外,在三網融合政策的帶動之下,視像協會則明確宣示要“重點發展智慧型終端的研發和生產推廣,加快突破智慧電視的單晶片及多核高級SoC晶片、開放式作業系統、中間件(嵌入式軟體)、手勢及語音識別技術的研發”。三網融合的另一項企圖,就是發展數位電視產業鏈,甚至透過搭載物聯網功能,讓冰箱、空調等家電產品相互連結,形成數位家庭概念。未來智慧電視除了娛樂顯示功能外,更可能成為家庭安防控制中心或家電互聯的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