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的推動下,實現了高精細化及大視角化的中小尺寸液晶面板需求激增。從日本國內手機服務運營商面向2011年冬季~2012年春季商戰發布的智能手機來看,4.3~4.5英寸1280×720像素液晶面板或將成為高級機型的標準。計算該面板的精細度為330ppi左右,可以說已達到用肉眼很難確認像素的水平。
另外,在2011年10月26~28日舉行的“FPD International 2011”上,東芝移動顯示器還公布了具備498ppi精細度的6.1英寸液晶面板。從這些情況來看,智能手機及平板終端用面板的高精細化競爭在今后1~2年內還將繼續。
這些智能手機用液晶面板的驅動元件大多采用低溫多結晶硅(LTPS)TFT,顯示方式采用IPS模式。原因是LTPS TFT的載流子遷移率高達100cm2/Vs以上,即使像素高精細化,也容易確保開口率。另外,IPS模式由于液晶分子在玻璃基板的水平方向上旋轉,因此即使用手指等向玻璃基板施加壓力,對液晶分子取向的影響也較小,有適宜于觸控輸入的優點。
對日趨興盛的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市場現狀,一名曾長期從事顯示器行業的原技術人員感慨頗深地說:“10多年前就已開發完畢的兩項技術終于開花結果了”。 LTPS TFT是東芝1997年、IPS模式是日立制作所1996年就實現投產的技術。2000年以后,因電視用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場的擴大,這兩項技術似乎被量產性出色的非晶Si TFT及VA模式蓋過了風頭,或許正因如此,這名原技術人員才更加感慨的吧。
然而,2010年上市的蘋果“iPhone 4”的熱賣成為這兩項液晶技術嶄露頭角的契機。由于iPhone 4配備的是3.5英寸的640×960像素IPS液晶面板,因此其他競爭公司也紛紛效法。“要是真的幫助日本廠商的產品提高附加值就好了……”上述技術人員自語道。
雖說帶來契機的是蘋果公司,但受惠于“智能手機特需”的卻是夏普、東芝移動顯示器、索尼移動顯示器及日立顯示器等日本國內液晶面板廠商。這些廠商一直在推進LTPS TFT技術開發及生產線投資,因此在技術上取得了優勢地位。
那么,日本國內廠商的技術優勢能保持多久呢?與日本國內廠商一樣,韓國及臺灣各液晶面板廠商也在向中小尺寸面板轉換。如前所述,LTPS TFT及IPS模式是早在10多年前就已開發出來的技術。盡管日本國內廠商在兩項技術上積累了豐富的制造經驗,但無法否認早晚會被廣羅技術人才的韓國及臺灣廠商趕上的可能性。
上述技術人員充滿期待地說:“不能依靠10多年前的技術,而應該開發新技術”。下一個推出新技術的究竟是日本廠商還是海外廠商?讓我們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