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臺灣觸摸屏產業伴隨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的急劇成長,表面上呈現出高成長。其中,尤其電容式觸摸屏的成長顯著,通過本專欄想要對2011年臺灣觸摸屏產業的2011年成果進行整理,并與2012年的熱點問題進行展望。
表面上急劇成長,但收益性在下降
2011年臺灣觸摸屏企業的小尺寸觸摸屏,隨著蘋果與HTC的持續增長以及中國企業的需求增加,總出貨量相比2010年增長了59%,達到了3.1億臺。
7~10.1英寸的中型觸摸屏,除蘋果iPad 2以外,隨著亞馬遜(Amazon)的烈火(Kindle Fire) Barnes & Nobles的Nook Tablet、華碩(Asus)的超人(Transformer)等新款平板電腦進入市場且取得較好銷售成績,使中型觸摸屏出貨量約達到了6,000萬臺。
受矚目的是TPK子公司MasTouch完成了AIO PC(All In One PC)用電容式觸摸屏開發,并在2011年3季度開始向聯想(Lenovo)與宏基 (Acer)供貨,為臺灣觸摸屏產業供應3~27”觸摸屏奠定了基礎。
但,2011年臺灣觸摸屏產業僅在表面上急劇增長,除TPK以外的企業收益性反而比2010年低。
收益率急劇下滑的原因中首屈一指的是供給價格的急劇下跌,2011年1季度為18美金的3.5英寸電容式觸摸屏到4季度末已下跌至12美金,而這種價格下跌30%以上,產生了直接影響。
同時,臺灣企業紛紛推出Cover glass一體型 (OGS, One Glass Solution)與G1F方式產品,而這種低收益率也直接導致了損益減少。此外,2011年上半年滿心期待的安卓OS平板電腦的出貨量在下半年急劇減少,也引發了惡性庫存增加,使收益惡化。
臺灣4大觸摸屏企業銷售業績, 4Q2010~4Q2011 >
Source: 各企業, Displaybank整理 >
新技術形式的電容式觸摸屏量產,但…
回顧2011年電容式觸摸屏的技術變化,上半年Wintek量產從GG方式上發展為Cover Glass一體型 (OGS, One Glass Solution)的產品, YFO與J Touch量產從GFF方式發展的G1F方式產品,對市場擴大抱有了期待。但由于良率僅達到60~70%,未能呈現預期的市場擴大效果,反而成為了收益性惡化的直接原因。
Wintek、YFO、J Touch 等企業在 2012年傾注于改善OGS與G1F產品良率的同時,TPK與CMI還計劃從2季度開始導入OGS產品的量產,而今年臺灣觸摸屏產業中OGS與G1F方式產品的競爭將有望變得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