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時代華納聯合Verizon和Comcast等合作伙伴自己開展“電視無處不在(TVEverywhere)”的網絡視頻服務,這項服務可向筆記本和智能手機等產品提供有線電視內容,并與有線電視收視費捆綁打包。目前,共有約2000萬個美國家庭正在使用這項服務,預計到2011年底將有7000萬個家庭使用。
這一行動被稱為傳統電視業對以谷歌為首的智能電視作出的一次回應,針對網絡視頻、互聯網電視,美國的電視業(包括電視臺和有線電視運營商)已經開始行動。這意味著,隨著電視技術的變革,這個產業也處在著深度調整的前夜。互聯網將為電視屏幕提供豐富的內容,第三方應用的加入將使電視變得更像電腦,而芯片商與電視終端廠商的加入甚至是云計算的運用,將使這些互聯網內容能夠接入更多的設備中。
北京廣播學院計算機與軟件學院院長呂銳教授認為:“就開放性業務而言,互聯網是最具發展潛力的網絡形態。互聯網是一個基于標準計算機網絡通信協議體系的多媒體信息環境,基于互聯網來實現數據庫化的應用系統,是一套成熟的應用技術體系,這對數字廣播電視內容的開放式業務系統的構建和維護是十分有利的。基于互聯網和Web流媒體技術的多媒體視音頻業務,必將是未來數字廣播電視開放式業務的主流解決方案。”
在中國,以CNTV為代表的各地電視臺也正在紛紛進入網絡視頻領域,似乎也已經開始順勢而為、與時俱進了。 這種智能電視和谷歌公司投入巨資開發的GoogleTV一樣,其核心特點是其開放性和平臺性,使電視像電腦、手機一樣具有了操作系統,實現了電視擺脫接收機形象,成為真正的智能化產品。
中國科學院高級研究員、著名通信及廣電業專家侯自強教授表示,“在三網融合試點的前夕,TCL推出基于Android的智能電視機具有重大意義。網絡新媒體進入客廳的時代已經不遠了。盡管今天的監管政策對于用電視機收看網絡音視頻還有一些限制,但人們可以在電視機上自由沖浪于互聯網的海洋中的日子遲早會到來。TCL等要做的是如何在現行政策和未來之間尋找平衡點,基于Android操作系統開發的TCL智能電視,使電視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一環,引領了中國彩電產業的發展方向,使電視產業成為中國消費電子產業發展主要驅動力。”
對消費者來說,智能電視除了傳統電視節目,還可以進行搜索,從而瀏覽海量的網絡視頻;更重要的是,電視變得可以連接互聯網享受整個網絡世界的資源,同電腦一樣進行視頻點播、視頻聊天、玩游戲和網絡購物等更多精彩體驗,從而實現用戶從“看電視”到“玩電視”的根本性變化。
在不久的將來,當你看一場足球比賽的時候,或許會出現這樣的場景:你的顯示器是基于3D技術的,你可以身歷其境地感受到現場狂熱的氛圍;你不需要再等解說員喋喋不休的重復資料,因為你只要用遙控器調出的資料甚至比解說員還豐富,并且圖文并茂;如果你看中了貝克漢姆腳上的那雙鞋,你只要對著它按一下遙控器,這雙鞋的品牌、價格、面料、購買方式就會出現在屏幕上。
當然,就像我們無法想象技術會如何進步一樣,我們也無法得知未來的電視會有多少美妙的運用。但趨勢無疑是清晰的,未來的電視發展方向將更加人性化、用途更加多樣、效果更加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