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董事長李東生1990年就參加過美國賭城CES,之后每年都去。前幾天他又去逛了逛。大概感觸很深,從開幕到回來幾乎每天都發微博,一半內容都在談3D與智能電視。
“從今年CES各彩電廠家的展示來看,3D和智能電視已被公認是彩電發展的趨勢,這與我們的著力點也是一致的。”開幕當天,他在微博上說,目前TCL能提供3D全技術產品線。
寫完上面一句,李東生說自己到日、韓企業的展臺前看了看,感覺“三星和LG霸氣十足,咄咄逼人;日本品牌中,松下和索尼努力保持優勢,其他日本品牌讓人感覺廉頗老矣”。
他的感觸依然來自于電視趨勢。開幕前一日,三星、LG、索尼、松下4家彩電巨頭已提前上陣,在技術與產品層面燃燒起3D戰火。
美國時間1月5日下午,三星率先舉行發布會,介紹一種3D新技術,公布6款產品;LG不甘示弱,公開發表了偏光薄膜技術。
索尼不敢落后。5年前它還是CES的焦點。它宣布,將開發56英寸、46英寸、24.5英寸的3種裸眼3D電視。這被視為回擊東芝,后者一個月前提前發布產品。據說,索尼曾備受刺激,CES開幕前,技術人員幾乎徹夜工作。
松下則公布了首款LED背光3D電視與谷歌系統的智能電視,維持了彩電巨頭的尊嚴。
與2010年借《阿凡達》渲染市場不同,巨頭們開始大秀技術差異。其中,戴眼鏡與裸眼看3D仍是競爭焦點。要知道,一款好眼鏡價格高達1000元人民幣。
“那不是賣3D電視,簡直是在賣眼鏡。”與LG同一技術路線的友達全球執行副總彭雙浪此前對《第一財經日報》說。
這只是2010年斗爭的延續。自去年春天開始,巨頭們不斷出貨,并將戰火燒到中國。
松下與偏光霸主LG之前在北京已公布相關產品。LG強調,接下來新品首推市場是中國,北美為今年4月,歐洲為5月。而三星、夏普、索尼以及本土TCL、創維、海信、長虹同樣早已將貨鋪進蘇寧與國美的店面。
但這個被李東生視為未來趨勢的產品,截至目前仍沒有進入爆發階段。三星說,主要是價格太高,加上要戴眼鏡,絕大部分消費者裹足不前,因此,接下來可能會降價。東芝的觀點類似。
蘇寧電器上海市場人士表示,目前3D電視價格一般都在萬元以上,高端產品在2萬元以上。
比其實體店產品便宜的蘇寧易購能說明價格之高。官網上,海信與三星的最低端產品為10000元,TCL一款約15990元,而松下一款高端產品,則高達52076元。蘇寧上述人士說,2011年,均價有望下降30%,高端產品售價下滑40%。
這只是阻礙出貨的因素之一,內容同樣是掣肘。三星表示,打算推出網絡服務,讓觀眾在3D電視上觀賞電影和電視節目而不用下載。而索尼多年前早已鋪墊好內容業務,去年以來還一直炒作3D電影World異想世界,在南非世界杯秀了一把“3D世界杯”。
但在中國,尷尬的是,相關部門對帶有互聯網功能的電視內容播放有嚴格政策管制。目前,終端廠家仍在緩慢地與央視、上海文廣、華數等運營商嘗試合作。目前,3D電視應用還停留在孤島階段,想看3D內容,需配備專門的藍光等播放器,買碟片。
限制之下,巨頭出貨很少。市調公司BCN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9月,3D電視在日本的滲透率僅2.5%,而且這一比例中,一半用戶看的是2D內容。而中國則僅為1.5%。DisplaySeach數據顯示,2010年,全球3D電視出貨僅205萬臺。
但廠家表態很猛。三星影像顯示事業部社長尹富根在CES上說,今年公司3D電視銷售目標是1000萬臺。而擅長營銷的本土品牌也很樂觀,創維副總裁楊東文說,今年中國3D電視銷量將達800萬臺,創維3D電視有望占公司平板電視出貨的30%。
不過,截至目前,走進蘇寧、國美門店,大部分電視仍是液晶與LED的天下。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之前表示,本土企業技術積累有限,未來相當長時間內,外資企業將占據3D市場話語權。
同洲電子副總裁廖洪濤呼吁,由于目前3D電視技術不成熟,標準不統一,而本土企業幾乎沒有任何技術話語,建議廠家切勿盲目踏入市場。
李東生已意識到這一局面。但他在微博里流露著不服氣。他透露,在三藩市轉機回來時,臨時開會做出決定:進一步強化TCL美國研發中心的力量。“中國企業和西方企業確實還有差距,TCL也一樣;我們不能夜郎自大,但我們應該要有自信和骨氣,為自己、為企業、為國家和民族去拼一場。”他寫道。
長遠看,本土企業并不悲觀。康佳多媒體營銷事業部市場部總經理黃心仲此前在上海對本報說,技術固然重要,但未來電視會更注重內容與應用體驗,一旦政策放開,本地企業競爭力將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