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智能終端市場上上升勢頭最令人恐懼的肯定就是Android和iPhone了,它們的到來撼動了老大哥Symbian的地位,而且引發了智能手機平臺的大洗牌。而在Android和iPhone成為主角的同時,也將智能手機領域攪得天翻地覆。而在日益老邁的Symbian和年紀尚輕的MeeGO面前,Android和iPhone的一場對決,已經在眼前了。那么,二者誰會笑到最后呢?
iPhone勝在應用
Android系統和蘋果的iPhone相比,大的差距還是在與他們的軟件數量上面。目前App Store中的軟件已經突破了25萬大關,但是Android Market中的軟件卻還不到10萬。這樣的一個數量上的差距確實能夠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兩者在實力上的差距。
根據國外調查機構的不完全統計發現,目前在Android平臺上擁有超過了60%的免費應用程序,而這一數字在iPhone平臺上的表現則是不到30%,而正是這種收費程序在數量上的差距導致了Android平臺在整體上的落后。由于收費問題的存在,愿意在Android平臺上進行開發的Soho型程序員要少得多。
這種結果也延伸到了用戶層,尼爾森對超過4200人進行調查后得出的數據顯示,iPhone用戶平均下載了37款應用,領先于Android用戶(平均22款應用)、黑莓用戶(平均10款應用)、Palm用戶(平均14款應用)和Windows Mobile用戶(平均13款應用)。
但另一方面,每個智能手機平臺的用戶又有不同的喜好。iPhone用戶經常下載iPod和iTunes應用,黑莓用戶非常鐘愛ESPN應用,Android用戶更多地使用谷歌搜索。從這個趨勢來看,大型應用的較量上,Android和iPhone的身后,由于各有強援,所以彼此并不吃虧。
Android勝在開放
與iPhone的相對封閉相比,Android的開放特性更為吸引人。Android最初把自己的突破點選在了智能手機上,但現在,醫療設備、機頂盒和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等身處諸多不同市場的廠商都對Android青睞有加。
Android是一種在開源授權許可下的技術,這會給成本和開發團隊建設帶來極大的優勢,這對技術經理和公司高管有足夠的吸引力。
在授權許可方面,采用開放源代碼技術的嵌入式系統開發要求開發商/賣方充分理解嵌入式軟件組件的許可證。而Android采用了Apache 2.0授權許可的條款,所有內核包封裝都是開放的。這就允許大家將其源代碼用于自己的開源應用程序中,而不管它是商業盈利用途還是免費提供出去。
在在源代碼方面,Android提供了一系列源代碼,由Android團隊特別編寫,利用現有的開源項目提供了一個完整且緊密銜接的軟件堆棧。在當前在公用的Android庫中有200多個獨立的Git樹。這里不僅有核心包源代碼,而且還有很多硬件部件廠商也愿意提供其特殊驅動程序的源代碼。再加上有很多社區都在積極地對這些源代碼進行管理和維護。顯然,任何希望針對各種特殊用途而對代碼進行優化的開發團隊都將從中獲益。
版本發行頻率也是重要因素。Android以相對頻繁的節奏推出主要版本。移動手機的血統決定,它必須以更快節奏的發布周期來滿足市場期待。現在,每年推出很多個版本是家常便飯。但Android似乎計劃將周期設定在每半年發布一個版本,這種更新速度將很明顯地使Android采納者受益。
來自產業鏈的支持更加有力。盡管最早期的Android產品工作重點關注ARM架構,實際上幾乎所有的主要嵌入式芯片供應商都已經建立并積極地保留一個Android基本端口。這些硬件供應商可以協助開發人員加快其產品上市,并開放他們的架構以讓開發人員從中受益。
從軟件方面來看,已經有一個與Android相關的大型開發者社區,不僅推動應用層內容(有超過40,000個可用應用程序),而且還推動了Android中間件組件,從增強和優化等方面。這對Android的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使得Android處在一種高速的態勢之下。到2010年底,市面上將會有115款谷歌Android手機以及50款非手機的Android設備。
來自尼爾森的最新調查顯示,蘋果iPhone的用戶忠誠度非常之高,接近90%的用戶保有量領先第二名Android差不多20%。不僅如此,iPhone甚至還具備搶奪Android平臺用戶的侵略性實力。雖然有專家認為從長期來看,Android平臺將最終勝出,但單以智能手機而論,Android平臺在相當長的時間將不能撼動iPhone平臺。
但在智能手機發展的同時,Android正被嵌入到越來越多其他平臺中去,未來世界注定是一個互通互聯的世界。這樣,Android平臺也許最終因為它的開放,而走一條至少在今天看來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而取得最后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