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進步,再加上近幾年來人們對于視覺體驗標準的不斷提升,在短短不到幾十年的時間里,已經發展為接近于完美的3D立體視覺。這些巨大的轉變相信大家都是有目共睹。傳統的3D技術可使前景對象“延伸”至觀眾的視野,而最新的3D的影像則凸顯了前景與周圍環境之間的落差感和層次感,令人擁有更加身臨其境的感覺。
電影院中常用的偏振技術
如今的3D技術也是多種多樣,偏振技術目前在3D電影院中較為常見,其原理是在電影放映時,將代表人的左、右眼的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畫面分別裝入兩臺放映機中,并在放映鏡頭前分別裝置兩個偏振軸互成90度的偏振鏡。兩臺放映機需同步運轉,同時將畫面投放在金屬銀幕上,形成左像右像雙影。當觀眾戴上特制的偏光眼鏡時,由于左、右兩片偏光鏡的偏振軸互相垂直,致使觀眾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由此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
3D Version技術
NVIDIA在09年展示了3D Version立體幻鏡技術,這項技術同樣需要立體眼鏡的協助,不過立體眼鏡的構造比較復雜,由可以分別控制開閉的兩個鏡片組成。其原理為在同一臺放映機上交替播放左右眼畫面時,通過液晶眼鏡的同步開閉功能,使雙眼看到不同的內容,進而產生逼真的立體效果。
成本最低的圖像分色技術
圖像分色技術在三種常見3D技術中的成本最低,這種技術在目前同樣較為成熟,就是將兩個不同視角上拍攝的影像分別以兩種不同的顏色印制在同一副畫面中。這樣視頻在放映是僅憑肉眼觀看就只能看到模糊的重影,而通過對應的紅藍等立體眼鏡就可以看到立體效果,以紅藍眼鏡為例,紅色鏡片下只能看到紅色的影像,藍色鏡片只能看到藍色的影像,兩只眼睛看到的不同影像在大腦中重疊呈現出3D立體效果。
3D VISION Surround技術
之前的3D技術只能在一臺顯示器上顯示,而不久前,NVIDIA推出的3D VISION Surround技術打破了這一僵局,想要實現3D VISION Surround技術,需要玩家至少配備兩塊GTX400或GTX200系列產品,并且搭配三臺120Hz刷新率的液晶顯示器,來配合NVIDIA的3D Vision設備。由于NVIDIA在GTX400系列產品設計之初并沒有考慮加入多屏顯示的計劃,因此3D Vision Surround技術就需要借助雙卡的SLI來實現三屏幕的輸出連接。而如果僅通過單卡實現三屏輸出,以目前產品的性能而言很難保證游戲的流暢性,如果加上3D Vision則性能下降幅度會更大;另外,對于雙卡實現三屏輸出甚至還能讓用戶通過GTX200系列產品來實現,適用范圍更廣。
由于3D Vision Surround顯示畫面時需要對每一幀的游戲畫面進行拆分,然后計算出不同的角度才顯示在輸出設備上,因此每個GPU的運算量在有三屏輸出時的一幀增加到了3D Vision Surround當中的兩幀。而另外一塊GPU則需要計算后兩幀的游戲畫面,如此交替。所以說其中每個GPU的運算量則實際上增大了一倍。因此對于3D Vision Surround顯示輸出時,需要的GPU性能將會非常高,兩塊GTX470顯卡是不錯的選擇。
由上面我們對于3D圖像技術的介紹不難看出,這項技術的歷史由來已久,并通過長時間的積淀,到如今已經是一項相當成熟的技術。而近些年來NVIDIA針對于民用級市場所推出的3D Vision技術,更是標志著3D圖像技術進一步走向平民化,用戶可以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3D所帶來的真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