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試衣”服裝營銷引來2億英國風投
因為這種模式,今年3月,陳富云在北部新區獲得了1200平方米的免租辦公場地,還引來一家英國風投公司的2000萬英鎊先期投資。按照昨天的外匯牌價,這2000萬英鎊相當于人民幣2.22億元。
謀劃破題兩年多
陳富云今年43歲,本專業學的是法律,工作一直在企業界。
自4年前進入服裝行當,他就不斷聽到有同行抱怨:“這個季節款式、型號沒選好,積壓太多了,賺的錢全是庫存。”
與此同時,他也聽到有朋友訴苦說:“逛了半天,腿都跑痛了,還是沒選到稱心的衣服。”
“為何全球專家、教授都解決不了這一難題?”陳富云百思不得其解。他委托行業協會調查全球100強服裝企業,發現各大品牌沒有不積壓庫存的。他認為,這是服裝行業傳統的“以產定銷”的經營模式無法克服的弊病。
找到了病根,能不能靠“以銷定產”的逆向思維來解決這一難題呢?陳富云說,早在2007年初,他就在謀劃如何破題,并到處尋求具體的技術解決方案。
幾番琢磨,陳富云終于想到了一個名為“數碼試衣”的智能互聯化營銷模式。
下單前看試穿效果
所謂智能互聯化服裝營銷模式,即是先在步行街、商場、候機廳、酒店大堂、高檔社區、茶樓等處設若干門店,這些門店相當于數碼試衣的體驗館。
客戶到了試衣店,即站到智能終端機上,兩秒鐘后即可完成對人體4800個坐標點的精確測量。提取85個人體數據后,再在終端機數據庫中,自由創意組合,設計、選擇、修改服裝的面料、版型、顏色、款式等,即可合成稱心的個性化服裝。
與傳統服裝店以及網店網、試衣網等網購相比,這一模式可做到衣服款式無限,消費者可隨心所欲地組合、修改和設計;型號也因人而異、量體裁衣。
下單前,客戶選好的服裝可通過寬6米、高3米的高清晰仿真視頻系統,將DIY的成果、試穿的效果像照鏡子一樣顯示出來。
上午試衣下午拿貨
陳富云說,消費者完成人體測量后,會形成特定編碼,身體只要沒啥變化,再次購買衣服時,數據可固定使用,無需在終端機二度購衣或網購時再次測量。
除了個性化,關鍵是,因減少了庫存積壓、商場租金等費用,客戶的購衣價格,肯定不會高于傳統店。
現在,陳富云已經開始選址營建自己的數碼服裝加工廠。陳富云說,這家數字化工廠里,衣服面料、輔料有數千種,客戶所需的花色、圖案,經電腦智能排版、激光打印后,色牢度要高一倍。一條生產線每小時即可生產出2000套個性化訂制的服裝。
按照計劃,到明年國慶節,重慶人買到這種數碼服裝的效率將大大提高,上午試衣,最快下午、最慢3天內即能拿到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