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即將來臨,家電市場的銷售旺季也即將到來,3D電視也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之一。3D電視,顧名思義,要有3D片源才能盡顯其價值,但是目前來說,3D片源可謂寥寥無幾,“無內容可看”成為產業發展一大瓶頸。況且,目前3D電視還存在技術發展不成熟,長時間觀看存在舒適度等問題,都困擾著產業的發展。
價格過高是不能快速普及的重要原因
目前3D電視的售價依然偏高,現在市場上的3D電視以大尺寸產品為主,定價多在2萬元到2.5萬元,許多普通消費者對這樣的價格還是“望而卻步”。3D電視要想真正走進普通家庭,似乎并非易事,而且3D電視一般還需要匹配3D影視碟片、3D碟機和立體眼鏡,才能組建成一個家庭3D影視系統。如果把這些全加起來,成本投入勢必更大,普通家庭難以承受。
業內人士分析稱,以3D電視需要的外設條件來看,一臺高清藍光播放器超過2000元,一副主動快門式3D眼鏡超過800元,而這還沒算上3D片源的購買成本。
片源和節目源的匱乏是主要原因
3D顯示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不僅需要3D播放系統、3D立體圖像處理芯片、3D制作系統、3D視像拍攝系統、3D內容制作系統、3D計算機動畫制作系統等一系列設備,而且在拍攝時還需要多臺攝像機同時攝錄,給內容制造商帶來了高額的成本。
3D節目拍攝存在問題
具備拍攝3D節目的攝像機目前世界范圍內也不多,而且價格極其昂貴,如果運用這種拍攝手段為家用3D電視提供節目源,可能性微乎其微,只有拍攝成本大幅度降下來,3D節目源才可能豐富起來。3D在最基礎的拍攝環節已經存在問題。
3D傳輸令人擔憂
現在家庭中依然觀看模擬電視信號的主要因素是傳輸限制了數字節目,必須將拍攝的數字信號轉成模擬信號后傳輸到家庭,最后通過機頂盒再還原,這樣一來節目的清晰度和音效大大折扣。而3D電視傳輸也必將遇到這種問題,目前還沒有實質性解決辦法。
3D顯示技術有待完善
目前,3D顯示技術可分為依賴于色彩空間復用、時間復用或者空間復用,需要采用特殊眼睛觀看的技術;和以光柵等技術為依托裸眼觀看的3D技術。對于前者,繼續解決的是高性能系統成本較高,低成本系統效果較差的顯示性能問題;而對于裸眼3D產品,目前普遍顯示效果較差、可視角度非常低,同時也存在著長期觀看眼睛疲勞的問題。
消費者觀看過程繁瑣
目前,3D電視有3種技術類型。一是不戴眼鏡直接觀看的;二是戴一副偏正光眼鏡觀看的;三是戴一副液晶切換眼鏡觀看的。業內人士分析,現在戴眼鏡觀看3D電視的技術,會給用戶帶來一定的不便,而不戴眼鏡觀看的技術又會降低電視畫面的清晰度,使習慣了高清的用戶無法適應。
舒適度相當重要
健康和安全是3D立體顯示急需攻克的難題。研究結果顯示,觀眾在觀看立體影像時,由于眼睛會迅速地來回移動,因而容易造成眼睛疲勞。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各項應用的使用環境并不相同,其技術的選擇條件也應不同。不同于3D信息廣告牌,3D電視通常會有1小時以上觀賞時間,電影更是長達2小時。
引發一些嚴重疾病
據國外媒體報道,三星電子通過其澳大利亞網站發出警告,稱收看3D電視對身體健康不利。三星在警告中羅列了一系列與這項技術相關的潛在危害性。
實際用途其實很有限
普通消費者電視機欣賞的節目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體育、新聞、綜藝、電視劇、電影和游戲。愛看電影的消費者和游戲玩家希望實現3D效果,但更多的消費者觀看電視的主要目前以新聞、綜藝、電視劇為主,這類節目主要是看節目的內容,而并非畫面的沖擊力,所以3D電視在這方面并沒有更大的優勢。
3D產品能耗問題需解決
在全球節能減排的大趨勢下,3D產品的能耗也成為一個焦點,目前也是廠商關注及需要著手解決的議題,否則耗電量驚人的3D電視有可能使3D電視市場發展更加艱難。
總之,3D電視雖然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其還是未來產業的發展趨勢之一。也有專家稱,目前,市場上需要佩戴眼睛觀看的3D電視只是過渡產品,未來真正成熟的產品應是裸眼3D,其對于消費者來說,其舒適度也相對較高。雖然,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一些裸眼3D產品,但是,因其價格頗高、技術還未成熟,購買者也是寥寥無幾。因此,消費者現在購買3D電視還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