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在BIRTV聯合TVtalk.cn®網站組織的高端影視制作專題系列講座中,北京偉景行數字展示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楊劍鋒,副總經理、總導演萬程分別為大家帶來了《大遺址的數字化復原—圓明園數字博物館》和《立體影視動畫帶來的思考》的精彩演講。
《大遺址的數字化復原—圓明園數字博物館》——北京偉景行數字展示科技有限公司 常務副總經理 楊劍鋒先生
楊總在講座中說道:“圓明園數字博物館是運用先進數字技術,將現實存在的實體博物館的職能以數字化方式完整呈現于網絡或虛擬漫游中的信息數據展示庫,同時形成我國圓明園大遺址迄今而言最為完整的數字檔案,檔案數據是全部專家研究成果的積累,圓明園中的每一處房屋、山石和植被的數據均是經過了現場勘測與專家們的反復求證后批示錄入系統的。”
中國文化遺產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保護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連接民族情感紐帶、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及社會穩定的重要文化基礎,也是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前提。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而圓明園則是其中的一座尤為璀璨的珍寶館,它是建設時期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館、藝術館,收藏著許多珍寶、圖書和藝術杰作。是一座異木奇花之園,名貴花木多達數百萬株。完整目睹過圓明園的西方人把她稱為“萬園之王”。這樣一個集歷史、文化、藝術等于一身的遺址,是文化遺產保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偉景行借助數字檔案館、VR系統、網絡平臺等數字化手段,對圓明園進行權威、全面的復原工作,將寶貴的歷史文化遺跡進行了時間軸式的虛擬互動展示,為專家研究和大眾展示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場景交互與直觀感受效果,這樣既避免了因所謂的“重建”和“復原”,對歷史文化遺跡實體所帶來的新一輪“建設性破壞”和“保護性破壞”,又可以更廣泛、更便捷地為社會各階層提供一個研究、討論、學習、欣賞的,學術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虛擬平臺。通過對國家“大遺址”的研究和文化傳播由傳統方式到三維數字化傳播,可以充分調動全世界的力量來保護、研究、復原國家“大遺址”,因此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立體影視動畫帶來的思考》——北京偉景行數字展示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導演 萬程先生
萬總在“立體影視動畫帶來的思考”講座中說道:“進入21世紀以后,第三次電影技術革命發生了,3D電影達到了一個井噴的發展之勢。2009年,一部有史以來制作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3D科幻電影席卷了全球——由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阿凡達》成為了電影技術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然而縱觀當下的中國電影,我們為了與‘時代性’保持絕對的統一,卻淡忘了一部電影最為核心的價值所在——故事的表述以及情感的傳遞才是電影最重要的載體,尤其細節的設置對于一部好的電影來說更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電影是一門充滿著夢的藝術,如果說藝術是人類宣泄壓抑、寄托情感的載體,那么電影正是人類心靈永恒的精神家園,作為觀眾的我們則像是一個聆聽者,去感覺,去虛構地體會一些自己無法觸及的情感,去填補自己內心的某種空缺,這是電影最大的魅力所在。偉景行數字展示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超大尺寸影視作品、立體互動電影的研發與創作,作為總導演一直致力于內容創作和技術革新方面的探索,與高科技電影技術結合,創造出更多、更精美、更有內涵的影片。
更多活動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