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配合旗下3D電視的上市,TCL邀請國家男子籃球隊作演員,花費數月時間,拍攝制作了一條3D廣告片,這也是中國首條采用3D技術拍攝制作的電視廣告片,標志著國內3D內容制作水平邁上了新的臺階,TCL也再次書寫了一項中國彩電史上的“第一”。
TCL助推3D廣告制作接軌“阿凡達”水準
原本客廳里的一切突然消失,“我”直接來到籃球場上,與王治郅等隊員一起進入激烈的籃球對抗賽中,只見一個妙傳,籃球向“我”飛來……突然“我”又回來客廳,王治郅微笑著說,嘿,球賽好看嗎?原來這條廣告講述了一個故事:朋友到王治郅家里做客,被TCL 3D電視的逼真效果所“欺騙”,進入了“3D互聯,我在現場”的境界。
與傳統的廣告片制作不同,這條3D廣告片被賦予了更多的純技術色彩,體現了TCL對于3D整條產業鏈的理解。TCL 3D技術研發負責人楊福軍曾經表示,3D電視的產業涉及到內容制作,壓縮編碼,傳輸,解碼,顯示終端,接口及測試方法等多個環節,廣告片被視作是內容制作環節的一種表現形式。從該部廣告片的試看結果來看,普遍反映“真實震撼”,由于TCL工業研究院的介入,中國3D制作由原先的三維建模、動畫制作進入到了影像實拍階段,標志著中國3D內容制作達到新高度。
TCL人士表示,由于3D效果需要佩戴特定眼鏡才能實現,因此不會在電視臺上播出。并且,不同于普通的2D轉3D技術,這條廣告片無論是拍攝和制作,全程采用3D設備和技術完成,憑借擁有專利的3D“相位計算”技術,TCL3D電視研發團隊參與其中,保障了畫面效果。
業內人士稱,TCL這條15秒3D廣告片的技術含量不下于“阿凡達”。立體顯像效果好不好,一看便知,伴隨著TCL新款3D電視的上市,顧客可前往各大家電商場的TCL專柜,戴上快門式眼鏡,體驗到逼真震撼的視覺效果,瞬間進入CBA的精彩現場。
彩電業3D熱潮撲面來襲
2010年,在電影《阿凡達》拉開了3D熱潮的序幕之后,整個3D產業鏈持續高速發展,3D熱潮已經越演越烈,以三星、索尼、TCL等為代表的彩電企業,也幾乎同步推出了佩戴眼鏡觀看的3D電視,在經歷了大半年的技術概念教育期后,消費者開始迎來直接感知3D畫面效果的廣告體驗時代。
從全球范圍內看,3D電視正在迅速熱起來,市場研究公司DisplaySearch數據預計,2010年3D電視的出貨量將達到120萬臺,到了2013年將會激增至1560萬臺。
“3D技術到底過不過硬?3D電視到底好不好?戴上眼鏡一看,顧客心中馬上就會有結論。我們希望通過這條3D廣告片,能夠讓顧客有個直接的觀感體驗”,TCL市場負責人表示,3D廣告片也是3D電視的測試片,畫面清晰度如何、重影率高不高、立體感強不強,顧客都能直接感知,由于在3D技術研發領域積累時間長,TCL對自身的實力充滿自信。
早在2008年,作為中國立體視像產業聯盟(C3D)會長單位,TCL開始主持起草如《立體電視圖像質量測試方法》等各項標準提案。當年,TCL采用全球領先的2D/3D兼容的高透過率高精密度的柱面透鏡技術,推出商業應用的無須佩帶眼睛觀看的裸眼3D電視,并在深圳、廣州等機場投入使用。
據了解,當前在所有彩電企業中,TCL的 3D技術和產品儲備最齊全,除已投入商業使用的裸眼3D電視外,9月份將首推快門眼鏡式(主動接收式)與偏正光式(被動接受式)兩大類3D電視。在3D技術研發領域,TCL已成為唯一一家橫跨三大3D流派的彩電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