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終端賣場一直曲高和寡的3D電視,也許將從技術和市場上出現突圍。日前,工信部數字音視頻解碼技術標準工作組(AVS)宣布中國首部3D電視編碼和解碼標準完成定稿,已上交國家相關部委審批。按照相關負責人的說法,無論是標準制定,還是立體編解碼器等系統,我國均擁有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此前中國沒有自己的3D電視編碼和解碼標準,最新制定完成的這套標準填補了中國在3D電視標準上的空白。
這個微妙的動作向業界和消費者傳達了一個信號:3D電視國標如果出臺,深圳市場有望打破駐足觀望的僵局,釋放強大的消費效應。
搶先制定行業標準將擁有話語權
在中國立體視像產業聯盟秘書長唐斌看來,標準體系非常龐大,除了編解碼,還有傳輸標準、健康標準、終端標準以及在醫療等行業的應用標準。不過唐斌強調,這個標準能否取得成功,關鍵還是看業務的響應和廠家的態度。
那么,來自廠商的姿態到底如何?記者日前在市場上走訪獲悉,康佳、創維等深圳本土彩電制造企業都表示出積極姿態。在不少企業人士看來,全球3D顯示技術和標準并不統一,搶先制定行業標準的企業將擁有最大的話語權,后續跟進的企業將不得不向他們繳納高額專利費,并為達到相關標準而承擔相應的成本。這個國標不僅讓國內彩電企業的成本可控,也可讓消費者享受到更便利的產品。
國慶節3D營銷或成急先鋒
在自主標準靜候企業支持的同時,深圳市場的3D電視則基本由洋品牌唱主角。記者在市場看到,目前市場上只有三星、L G等少數品牌的幾款產品在終端銷售。一款47英寸的合資3D彩電售價達到19999元,而55英寸則達到24000元左右,盡管終端形象和營銷包裝做得不錯,但這個價格讓人望塵莫及,結果是叫好不叫座。
那么,3D電視國標的誕生,能否扭轉當前頹勢,讓3D市場走紅?對于彩電制造大市和銷售大市的深圳,新國標會帶來哪些契機?深圳創維的一位市場經理告訴記者,五一期間有一款3D產品出來,但并沒有量產,目前在整個3D市場上消費者還是處于初級階段,3D還是廠家的制高點。該人士預測,國標的醞釀會加速這個消費潮流,國慶節可能成為3D營銷的好時機,但是真正形成市場主流至少2-3年以后。
一些行業人士還透露,今年11月份的廣州亞運會期間有望進行立體電視播出,將要采用的系統就A V S工作組這套最新成果。
對此,有彩電銷售專家向記者剖析,此舉對于終端市場的拉動效應將可以想象。剛剛結束的世界杯由于3D轉播的缺失,就曾讓不少廠商錯失了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