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裝修部分告一段落,現在來談談4810的11.3。
似乎有很多DX認為除了雅馬哈的那個Z11,目前市面上沒有AV機能支持11聲道。但俺認天龍,為此在網上四處伺察。終于在199的某DX的認證下,抱回了4810.回到家就迫不及待的驗證。果然,白紙黑字顯示支持11.3.其實從它的14個前級輸出端子上就應該知道。
為了打消一些人的疑惑,下午特地跑回家拍了4810的菜單。有圖有真相!這是放大器設置項的11.1聲道擺位圖.下面的一行英文意思是“必須前級輸出增寬聲道”。因為4810只內置了9聲道的放大,所以必須將增寬聲道接后級才能實現11聲道的輸出。
能同時支持增高與增寬的,是Audyssey DSX這種新環繞模式的功勞。下面這張圖顯示了增高與增寬都可調整的界面。
放片時我把前三聲道關上。仔細聆聽了增高與增寬音箱。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增高發出的音效似乎偏向于類似風、雨、雷、機器噪音、背景噪音的聲音。增寬聲道似乎是前置主聲道的邊緣延伸。而且能感到加了些混響效果。至于在影片中的實際感受,我在后面會詳說。總之效果明顯。
奇怪天龍為何沒把這作為賣點,人家雅馬哈直接就叫z11了。而且4810在很多國家的官網上都沒有這個型號,難不成是實驗機型?
前三聲道分別是JBLL890與LC2。890有著雙八寸的低音單元,如果給足推力,在大空間的效果是能帶來足夠震撼的。特點是音場大,動態大,高音亮且不刺耳。表現大場面頗有氣勢磅礴之感。用來聽音樂也有幾分HIFI味道。出來很多年了。目前非常有性價比(水貨)。
LC2有雙6.5寸的低音。還有專門的中音、高音、超高音喇叭,音域表現很全面。但因為是薄型密閉箱。全靠單元的力量。所以人聲清晰度與速度不錯。但低音下潛不夠深。缺乏很多燒友追求的的渾厚感。但目前在我的影院中已能基本勝任。
要搞定這前三最重要的音場,890又是大食量,靠4810是不行的。4810只是勝在前級解碼上。推力依然繼承了日系的“水”。咋辦尼,王道當然是加后級。可差的后級實在對不住它。好的歐美系的又都是天價。于是,尋覓二手好品相的美國后級就成了不二選擇。
后級這個東西與前級解碼大不相同,一二十年都沒啥進步。甚至一些新品還不如老的水力足。而且歐美高級后級超耐用,據說有的即使你過世了,它照唱的歡。
尋尋覓覓,覓覓尋尋,終于找到了這個,美國建亞THX認證三聲道后級。有七八歲了。原價兩千多美金。俺5000RMB抱回。(當年的兩千美金似乎比現在值錢)。
沒有任何毛病,情緒穩定。
建亞是上世紀末的知名HIEND小廠。東西用料高端,追求純凈無音染的音質。出過幾個神器,名噪一時,這個應該是他們的中端產品。
實際表現讓我非常驚喜。把890和LC2搞得服服帖帖。做過簡單的對比測試。確實是給什么前級就出什么聲。聲音極干凈且平衡。用4810的直通模式聽音樂好聽極了,是以前不曾有的體驗。5000米,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