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傳統技術的DLP拼接產業,無疑在三大拼接技術里面享有最豐富的產業支持資源和最高的客戶認可度。但是近三年來,DLP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卻呈現了下滑的態勢,液晶產品的后發制人讓DLP陣營頗為懊惱。
首先,液晶產品農村包圍城市,是直接向DLP陣營的高價位、高利潤率調漲;第二,液晶的人民戰爭,以廠商數量和口水戰淹沒DLP陣營聲音的做法,是傳統的、擅長于“埋頭苦干”的DLP陣營難以抵擋的;第三,液晶在顯示效果和超薄體積上的優勢,使得其在商用市場具有絕對領先性——不能進入蓬勃發展的商用拼接顯示和公共信息顯示應用已經成為DLP市場拓展的最大“內傷”。
DLP拼接產品比較液晶拼接最大的劣勢還不在于上述三點,而是在于DLP拼接單元每年數千元的燈泡耗材消耗。這對于客戶可是真金白銀的成本,同時也增加系統運行的風險和客戶應用的繁瑣。不過,對于這個最致命的弱點,DLP不是毫無還手之力。2009年底采用LED光源的DLP拼接墻產品的問世,結束了DLP“耗材門”的瓶頸。
技術進步的力量不是無窮的,LED光源雖好,但還是需要廠商的大力推動。對于客戶也許燈泡耗材是一個巨大的成本負擔,但是對于廠商這則相當于源源不斷的利潤來源。因此,在推動LED光源的普及上,一項低調的DLP拼接陣營則顯得更為低調,并且為LED光源產品定出了很高的價格——以此彌補燈泡不用更換的利潤損失,同時也使得客戶失去了享受技術進步帶來的附加價值的機會。既然購買高價位的LED光源和采用可更換光源的總和成本相差不大,那么LED光源的推廣必然在客戶這里得不到很好的響應和支持。
作為市場領先、客戶忠誠度很高的的技術門類,DLP正營在三大技術的競爭中步伐穩一些、慢一些完全可以接受。但是,如果一味的強調業內廠商的利益,而不尊重客戶對“另耗材”的期待,最后吃虧得恐怕還是DLP拼接陣營。如何改變傳統的思維模式、突破傳統的產業操作瓶頸,成為了DLP拼接墻陣營能夠守中有攻,變被動防御為積極防御的焦點。
2010年年中,巨洋率先在全球推出第一個全系列“低價格”LED光源DLP拼接墻產品,可謂是DLP拼接行業的一大突破。巨洋這一系列產品比較傳統光源產品價格提升在三成左右,價格提升與成本提升完全匹配,拋棄了燈泡耗材也是“利潤來源”的傳統觀念,并取得了極好的市場反響,堪為DLP產業追求技術革命和科技創新的模范。
在解決光源耗材瓶頸的同時,DLP拼接產品也不可掉以輕心。和等離子拼接比較,DLP拼接單元除了耗材是一個根本瓶頸外,機身厚度也是不得不說的一個缺點。雖然液晶拼接的接縫問題還沒有解決,但是等離子拼接卻已經獲得了2毫米的縫隙控制能力。與這種產品比較,DLP傳統的窄縫優勢大大折扣,使得其體積笨重的缺點更為凸顯。如果DLP不很好的改進自己的體積設計,則一旦LCD也取得接縫瓶頸的突破,其競爭格局將非常不利于DLP產品。
龐大的體積使得DLP拼接只能在專業領域使用,如安防、會議室、指揮調度等;而在數字告示、新媒體市場、展會展示領域,平板拼接清包的特征已經使其成為了這些“商用領域”唯一的選擇。體積成為將DLP排除在商用市場之外的最大障礙。
而據DLP顯示技術的核心上游廠商,德州儀器TI的實驗表明,背投產品的厚度完全能夠控制到30到10厘米。分析認為,未來在保持現有的產品穩定下的基礎上,如果能夠突破體積瓶頸,DLP拼接憑借LED光源帶來的色彩改善,在商用市場也不是沒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