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消費者心里,認為只要定位高端的產品就適用,就值得購買。其實這種理解是錯誤的,過于追求高端產品,未必能達到很理想的效果,還很有可能適得其反。就拿3D電視來說吧,雖然畫面效果很突出,但是也具有很多方面的不利因素,比如導致人體身體不適、片源少等等。由此,今天筆者就針對目前市面上推出的3D電視,給出幾大不推薦購買的理由。
片源少
3D電視在國內彩電市場興起于2010年年初,受3D電影《阿凡達》影響,很多消費者知道了3D技術給人們帶來的視覺震撼。但是通過電視觀看的3D片源幾乎沒有,因為目前還沒有具備3D拍攝的電影片源供消費者觀看。目前我們可以下載到的3D視頻源也僅集中在NVIDIA的官方網站上,都是一些提供測試的短片。藍光版的《阿凡達》也僅限于2D版本。
而針對于目前3D片源少的問題,很多彩電廠商也推出了一些具有2D轉3D功能的平板電視,通過此項功能可以將普通的2D片源轉換成3D片源。在3D片源稀缺的情況下,這項功能看起來是折中的方法,但實際上此功能毫無必要。
據了解,平板電視2D轉3D功能是通過內部軟件計算轉換,這和偽3D片源的實現方法相同,在效果上甚至還有不如。以降低影片質量的代價來實現并不能讓人們有立體感的“偽3D”效果,得不償失。
價格昂貴
3D電視被消費者稱之為高科技產品,自然在價格方面也顯得格外昂貴。據了解,市場上已售的三星40英寸3D電視價格在30000元左右,這大約比同尺寸的平板電視貴2倍。而索尼推出的3D電視,40英寸價格在21000元左右,60英寸的價格在43000元左右,顯得特備昂貴。
除了為3D電視花銷較大之外,還需購買3D眼鏡。據了解,普通3D眼鏡的售價八九百元,好一點的價格近兩千元,如果一家3口人,那就需要花6000元的眼鏡費。因此,看3D電視消費有點高。
業內人士也認為,3D電視的市場形成實際上還需要一段時間,目前是熱點的炒作大于實際需求。因為3D電視的配套還不成熟,上游企業還未批量生產,導致成本降不下來,高成本遏制了人們的需求,目前人們購買3D電視,多數用于教學、醫療等特殊用途。
另有家電業行家分析,如果沒有內容,3D電視只能成為擺設。目前,3D電視在全球范圍內都存在節目源匱乏的問題,基本上是從零起步。普及則需要3-5年時間。
眼睛容易疲勞
3D電視雖然具備很好的立體真實畫面,能夠使人們享受充滿現場感的圖像,但也存在眼睛容易疲勞,心情易受影響等問題。
據了解,3D電視的成像原理是利用快門式眼鏡依次快速閉合,使左右眼看到不同的電視畫面。但是由于視覺暫留現象的存在,收看3D電視節目時,人眼會感受到“位置有一定距離但重疊的畫面”,這便是造成3D“重影”并直接引發“頭暈”的又一因素。而在長時間收看快速激烈的足球比賽或者動態畫面時,頭暈和引起疲勞的程度就會加劇。
由此,對于目前準備打算購買3D電視的消費者來說,還是值得考慮和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