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視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業(yè)界一顆新星,閃亮2010上海國際數字標牌展。下面是投影時代對視暢王守軍博士的采訪實錄。
Pjtime.com:您對數字標牌未來的技術發(fā)展趨勢有什么看法?
王博士:數字標牌在國外也是一個新興的市場,但是相比于國內發(fā)展要早一點,我本人十分看好這個市場。我們先看一看技術的驅動。首先過去做數字標牌的公司很多是基于PC架構提供解決方案的,像國內的華北工控、研華都是先做工控機,然后進入數字標牌領域。但要進行大屏幕的顯示,特別是超高清的顯示,常規(guī)的PC配置還不夠,,需要額外增加一些硬件來加強。現在Intel X86平臺的功能越來越強大,但是專門用于數字標牌就有點不太合適了,因為播放器是用于內容消費而不是生成內容。
我們來看看這幾年半導體在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的發(fā)展。一方面是Intel,在PC的市場需求趨于穩(wěn)定后,我們看到Intel在向嵌入式發(fā)展,積極拓展其在電視市場和手機市場的份額。另一方面,我們看到現在的智能手機基本上是基于ARM的,隨著其性能的提升和功能的擴展,現在的ARM已經能夠支持Flash 10.1。ARM性能提升和Intel降低功耗進入電視領域,實際上是一個交匯,更是兩種不同的架構爭奪同一市場的一場針鋒相對,面對這場交匯,我個人比較看好ARM的前景。前段時間Google推出的Google TV,是基于Android平臺的,其實Android最先被應用在手機上,可見手機平臺正在逐漸向著電視融合。整個IT在過去這么多年的發(fā)展,主要是由互聯網驅動,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今天,電視也連接到互聯網了,Google TV就是順其趨勢的產物。近來手機開發(fā)的一些功能應用獲得巨大成功,特別是一些開放的應用平臺。蘋果幾乎是做得最好的,把終端設備和應用服務無縫地銜接起來,我想這是蘋果成功的一個主要方面。相對于蘋果的封閉式系統(tǒng),Google推出的Android是開放的軟件平臺,從手機延伸到電視,能夠支持1080P,能夠支持Flash。所以不管是硬件架構還是軟件平臺,ARM和Intel這兩個芯片陣營在滿足特定市場需求方面的gap已經沒有了,然而這兩種不同架構的BoM成本相差近十倍,一個僅需幾百塊,另一個則高達幾千塊。從整個產業(yè)鏈來看未來幾年的發(fā)展,終端性能的優(yōu)勢已經不再如此重要。終端已經是集成度很高的一顆芯片,里面集成了各種接口,如存儲、USB、HDMI接口,以太網、3G通訊模塊,芯片主要是音視頻解碼和嵌入式CPU,加上二維三維的圖形渲染引擎。隨著集成電路的發(fā)展,特別是這幾年計算性能的提升,這類專用芯片本身的成本已經非常低了。
過去50年,IT行業(yè)的發(fā)展經歷了三個重要階段:最早是主機時代,然后是個人計算機時代,現在到了云計算時代。在主機時代,終端的任務也是靠主機來處理,但是當時的帶寬非常有限。現在的云計算則是隨著帶寬的提升而興起的,它提供象水電一樣的按需服務。云計算有三個層次,分別是硬件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以及軟件即服務(SaaS)。在個人計算機時代, 微軟是代表,到了云計算時代,Google成為代表,無論是搜索還是email,你不需要知道提供這些服務的軟件是運行在哪個機器上的。云計算有兩個核心技術,一個是服務器虛擬化技術,如以Xen及VMWare為代表的x86虛擬化技術;另一個是分散處理技術,即將一個任務分解成成百上千個小任務,在分布式節(jié)點上瞬間完成計算并返回結果。非常普通的、低成本的服務器,通過虛擬化、分散處理技術整合在一起,可以提供像超級計算機一樣的并行處理能力。例如,一臺機器需要一千個小時才能處理完的任務,通過云計算可以在一個小時內完成,即使這個過程使用了一千臺服務器,但用戶所需承擔的花費卻可以相同甚至更低。云計算正在對IT行業(yè)特別是聯網設備的計算模式帶來變革,現在家庭的帶寬已經普及到2M,我們的很多家電設備都要聯網變成信息家電。我們看到的趨勢是相當多的計算和存儲可以在云服務端來實現,這樣客戶端根本不需要昂貴的高配置PC,一個成本低廉的瘦終端就可以完全勝任了。隨著集成電路的技術發(fā)展,終端SoC芯片的成本越來越低而性能則越來越強,以后更多的應用會在云服務端提供而不是通過終端計算去實現。這個“云計算+瘦終端”的趨勢正在影響整個IT行業(yè)。
我們說到三網融合,即互聯網、電信網和廣播電視網的融合,其中互聯網作為一個虛擬網絡,不管是PC上網還是手機上網,和電信網已經融合了,唯一沒有融合的就是廣電。自電視發(fā)明以來,上一個重大創(chuàng)新是彩電,下一個就是互聯網電視,不局限于廣播電視信號網也不局限于有線電視信號網,而是融合到全球統(tǒng)一的互聯網。各省市地方電視臺的信號只是在本地傳播,即使有了衛(wèi)星到各省市落地,仍有很大的覆蓋局限性,但是通過把節(jié)目放到互聯網上,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看到。國家推出中國網絡電視臺,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志在打造一個全球范圍的網絡媒體平臺。三網融合實際上還是要融合到互聯網上,數字標牌也不例外,基于互聯網的信息發(fā)布系統(tǒng)就是一個“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內容播控平臺。最近在日本我們看到的數字標牌,已經能把互聯網內容結合進來。
我們開發(fā)的產品之一是網絡信息發(fā)布系統(tǒng),提供的終端有一體機,也有外置的播放器盒子。我們以輕資產模式運作,主要是軟件的開發(fā),終端設備由我們的合作伙伴生產,一體機是海信生產的,盒子是藍鉅生產的。我們的核心是嵌入式播放器軟件和云計算系統(tǒng)軟件的開發(fā),更多的是基于云計算開發(fā)一個功能強大的網絡管理平臺,提供SaaS軟件服務。這個后臺管理軟件的功能越來越強大,除了各種信息發(fā)布的功能模塊,目前已經集成了Office內容制作模塊、互聯網內容接入模塊以及一些視頻格式轉換模塊。如此一來,若要播放PPT就不需要在每個終端安裝Windows操作系統(tǒng)和Office軟件,后臺做一次轉換就可以直接分發(fā)到所有終端,我們的這種實現方式在成本是最低的、在效率上是最高的。對于通信來說,過去視頻傳輸主要還是以固網寬帶為主,現在WiFi在國內開始普及,特別是3G在成本上的降低加速了數字標牌進入移動時代的步伐。為了解決目前網絡帶寬尚不夠實時穩(wěn)定播放高清視頻的限制,我們采用了一種存播結構,分發(fā)的內容先存儲下來再播放,可以在網絡不忙的時候把東西分發(fā)過去,然后集中播放,這樣就可以緩解帶寬的問題。現在存儲包括硬盤和閃存越來越便宜,我們過去的一些客戶應用,比如循環(huán)播放簡短的廣告,內置的2G閃存就夠用了,但對于遠程教育,就外置了一個幾百G的移動硬盤,這樣一個學期下來可以反復播放這些一次分發(fā)的視頻課程。就目前來看,“云計算+瘦終端”的架構設計,大規(guī)模生產的嵌入式終端,功能強大的網絡管理平臺,使得我們的信息發(fā)布產品具備業(yè)界最好的性價比。
剛才看到的是網絡分發(fā)系統(tǒng),現在看到的是移動分發(fā)系統(tǒng),我們完全能夠用手機來實現內容的分發(fā)。移動分發(fā)也是數字標牌的趨勢,我們最早實現了手機到電視的移動信息發(fā)布平臺。我們這個系統(tǒng)上面提供公共信息顯示,遇有突發(fā)事件可以用手機隨時隨地發(fā)布信息,現場的情況能夠很快顯示在目標終端的屏幕上。現在手機短信、手機彩信、甚至視頻,都可以在我們的移動發(fā)布平臺上面操作。
Pjtime.com:云計算是一個發(fā)展趨勢,但現在的推廣是受哪些因素的限制呢?
王博士:其實云計算的應用已經開始普及了。比如建設企業(yè)網站,中小企業(yè)一般都不會自建服務器,而是采用IDC數據中心提供的租用或托管服務。像現在Google的應用都是基于網絡和瀏覽器的,我們已經在使用很多云服務了。實際上很多企業(yè),包括我們在內,也沒有自建自己的數據中心。我們現在和惠普、云絡(ChinaNetCloud)在合作,我們的軟件運行在他們的云平臺上。我們的網絡信息發(fā)布系統(tǒng),惠普嘗試用于員工內部的培訓,云絡已經開始對外商用了。有了SaaS軟件服務,用戶通過瀏覽器就可以管理自己所有的聯網終端,就像是物聯網,是機器與機器之間的聯網,實際上這些我們都在使用了。
數字標牌的發(fā)展,我們會看到有功能強大的管理軟件,有按需服務的云計算,你可以去租用軟件服務,這樣你的成本可以降下來。對于終端的維護可以集中監(jiān)控,對于播放內容應該要讓客戶能夠很容易地制作,云計算使這些訴求成為可能。我們這套基于云計算的系統(tǒng)已經投入使用,可以用于企業(yè)宣傳、員工培訓,特別適用于一些中小型的連鎖店、零售店。在推廣方面,企業(yè)關心的首先是降低TCO成本,能夠低成本地擁有這個平臺,并且能夠有效地使用這個平臺;最終還是怎么樣能夠為用戶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帶來更大的回報。只要為用戶創(chuàng)造了價值,帶來了好的投資回報率,基于云計算的數字標牌就能夠真正地發(fā)展起來。
Pjtime.com:剛才您一直提到成本,原來的是客戶一次性付款,現在是云計算要租用,肯定要持續(xù)性的投入錢,您是怎樣計算的呢?
王博士:網絡分發(fā)的基礎是網絡,一般企業(yè)都已經有了網絡,這部分成本不需要投入。需要投入的是顯示終端,但液晶電視現在已經越來越便宜了,還要投入的是購買或租用軟件,實際上你的很大一部分成本是你的運營成本,包括軟件的維護和升級,包括內容的制作。另外,一個網絡發(fā)布平臺搭建好之后,客戶變化的需求和性能的不斷改進是要靠軟件升級來實現的,實際上軟件就是一種服務。租用SaaS軟件服務,用戶無需升級版本,可以隨時獲取最新的服務。所以對用戶來說,云計算可以節(jié)省總體擁有成本,減輕經營管理的負擔,讓用戶專注于創(chuàng)造價值,而所要持續(xù)投入的只是按需付費,根據使用的流量支付軟件服務費用,一般來說一個終端平均每年幾百塊錢。
Pjtime.com:像你們的云計算軟件是不是應用于一些大的公司才能更體現出它的優(yōu)勢呢?
王博士:分眾傳媒原來沒有解決的問題是帶寬的問題,每個樓宇接入寬帶需要很大的成本。隨著國內WiFi熱點的普及,現在很多商業(yè)樓宇內部都有WiFi了,過去受限的通信手段,現在已經有辦法解決了。我們和分眾溝通過,分眾也希望通過網絡進行分發(fā),這樣就可以節(jié)省大量的人力成本,并做到及時發(fā)布信息。通過人力更換樓宇廣告內容的成本越來越高,中國廣告?zhèn)髅娇隙ㄒ呔W絡發(fā)布這條路的。另外,移動互聯網隨著3G網絡的大面積部署也開始普及,目前不少智能手機開始集成WiFi和3G,這樣在家里和公司有WiFi的地方可以使用WiFi,而外出在路上或沒有WiFi信號覆蓋的地方可以使用3G。雖然3G移動通信的資費仍然居高不下,但大家看好的3G“殺手級應用(Killer App)”還是視頻。3G已經用在了移動視頻上,比如有的公交車上面安裝有3G的視頻監(jiān)控設備。這也是我們正在開發(fā)的技術,基于3G網絡和云服務平臺,充分利用有線和無線網絡的普及和融合,實現易擴展的視頻發(fā)布和視頻監(jiān)控。這就解答了你剛才的問題,云計算不僅是大的企業(yè)可以用,中小企業(yè)更好用,甚至家庭里只有一個終端也可以用。我們的產品,一個用戶和一百萬的用戶都可以使用,終端可以放在任何聯網的地方,你可以在任何聯網的地方用瀏覽器來控制內容的分發(fā),這就是我們基于互聯網的云服務平臺的優(yōu)勢。我們的移動發(fā)布平臺也是這樣,只要有無線網絡覆蓋的地方,都可以用手機進行移動信息發(fā)布。
Pjtime.com:您剛剛發(fā)信息的時候有延遲,你剛剛解釋說是帶寬,我想是不是目前國內大部分的情況帶寬還不能滿足這個需要呢?云計算納入云端是不是需要更大的帶寬呢?
王博士:我們是通過3G的方式來傳的,展館里邊信號比較差,所以在這里帶寬很受限。在實際使用中,網絡傳輸的信息都是經過壓縮的,采用當前的流媒體技術,2M帶寬已經可以流暢地在線觀看網絡視頻了。況且家庭寬帶接入的帶寬很快就可以提升到8M甚至12M,4G無線寬帶也開始商用, 帶寬已經不是云計算應用的瓶頸。
Pjtime.com:您剛剛提到數字標牌內容是最核心的,像這種基于云計算的平臺,用戶怎么去構建和制作這個內容呢?還是在桌面去制作內容嗎?
王博士:我們的網絡信息發(fā)布系統(tǒng)已經整合了桌面Office辦公軟件、互聯網內容接入以及手機移動發(fā)布平臺,就是為了幫助用戶去便捷地創(chuàng)建和制作內容。我們的一些企業(yè)客戶大量使用PowerPoint制作內容,制作好的PPT文件通過我們的系統(tǒng)可以直接發(fā)布到終端顯示。互聯網內容的接入也使用得越來越多,實時的天氣、新聞都可以接入進來,一些用戶甚至用來播放網絡視頻。手機移動發(fā)布平臺不僅便于及時發(fā)布現場緊急信息,如世博會志愿者通過手機把各場館的實時狀況傳到信息發(fā)布中心,也為個性化創(chuàng)新應用提供了發(fā)揮空間,如在酒店舉行婚禮慶典、生日派對時,朋友可以把祝福的話語用手機短信直接發(fā)布到現場的電視屏幕上。
內容制作從桌面向云計算轉移是大勢所趨。繼Google Doc之后,微軟也推出了網絡版Office Live,讓用戶通過瀏覽器進行文檔編輯。過去視頻節(jié)目的制作主要由專業(yè)的廣告影視公司來完成,隨著用戶生成內容的普及,視頻制作也在向網絡轉移。現在已有一些視頻制作網站,允許用戶上傳內容素材,你要什么樣的效果,后臺編輯處理好之后再傳給你,可以生成具有專業(yè)制作效果的視頻節(jié)目。
Pjtime.com:您對數字標牌國內外市場的現狀、發(fā)展的差異性有什么看法嗎?
王博士:首先國內市場需要一個教育的過程,需要整個產業(yè)鏈、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形成,最終需要能給客戶創(chuàng)造價值。中國制造和中國研發(fā)的低成本優(yōu)勢一旦發(fā)揮出來,會引爆一些行業(yè)應用的流行。
Pjtime.com:您是不是有計劃把這種架構和理念形成一個標準來推向市場?
王博士:嵌入式系統(tǒng)會發(fā)展成為一個開放的平臺,比如基于ARM 的Android平臺,可以支持Flash 10.1,完全可以填平和PC機之間的Gap。我們所有的開發(fā)都是基于這些開放的平臺,比如我們的終端就是基于ARM和Android,我們的服務器軟件是基于開源LAMP(Linux+Apache+MySQL+PHP)架構的。
Pjtime.com:您的意思是我們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fā)?
王博士:是的,基于開源架構和開放API,可以把更多的第三方業(yè)務邏輯接入進來。
Pjtime.com:用戶可以自己開發(fā)嗎?還是你們去做項目的開發(fā)?
王博士:我們和海信的合作是在海信的平臺上開發(fā)的。隨著產業(yè)的發(fā)展,會形成幾個主流的平臺,我們期望采用的硬件、軟件平臺是能夠對外開放的。
Pjtime.com:現在國內的說法是數字標牌不僅僅是技術上的競爭更多的是服務上的競爭,您對這個觀點有什么看法?
王博士:軟件就是服務,很多個性化的需求實際上是通過軟件來實現的,我們現在也給客戶做很多的定制。我們對國外數字標牌軟件的功能進行了分析比較,按功能進行分類,做成模塊。某些功能,比如視頻直播,包括電視信號的接入,一旦有客戶需要,我們在現有的軟件架構上很容易就能針對客戶需求添加這些功能模塊。我們的競爭優(yōu)勢一方面體現在技術上,因為我們的技術和國外是同步的,有些東西甚至是領先的;另一方面就是通過優(yōu)質可定制的軟件和服務來體現的。
Pjtime.com:從架構來講您已經是領先的,數字標牌的應用有復雜性和多樣性,在應用上面你看到國外有什么發(fā)展趨勢?
王博士:交互是一個發(fā)展趨勢。現在顧客基本上是被動接收的,比如在商場里,到處播放著同樣的廣告。有了交互,顧客就被賦予了主動權,廣告的投放可以做到更具針對性。重要的還是內容,要去制作和發(fā)布對顧客有吸引力的內容,并通過一個真正合適的平臺來完成。
Pjtime.com:但是這些內容還是需要你的軟件能智能化地根據人的性別年齡去投放相應的內容。
王博士:現在已經能夠采用人工智能的技術,通過攝像頭和視頻監(jiān)控,根據人群的特征變換需要傳遞的內容。我們可以看一下web的發(fā)展,web1.0是單向的,web2.0是雙向的,用戶可以產生和分享內容,web3.0多了一個機器,包括人與人的交互、人與機器的交互、機器與機器的交互。web3.0要解決的問題主要就是通過語義化讓機器能夠理解內容,技術手段來源于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實際上,除了數字標牌產品,我們公司開發(fā)的智能電視就有一個智能導航引擎,它能夠從互聯網上聚合視頻內容,進行分類,然后根據用戶的喜好和瀏覽歷史自動進行智能化的推薦。舉個簡單的例子,亞馬遜和國內的一些購物網站,你買了一樣東西后,會發(fā)現系統(tǒng)自動地向你推薦買了這樣東西的人還購買了什么東西,這背后就是一個簡單的智能算法。亞馬遜當年收購了一個做關聯推薦的小公司,最早推出這種服務,而我們希望做出更好的智能化的產品。
Pjtime.com:具體的說是表現在什么地方呢?
王博士:互聯網電視,作為三網融合和4C融合的典型應用,要把互聯網的內容接入到電視上。有三個趨勢:首先是個性化,第二是社交化,第三就是智能化,這三點是我們開發(fā)互聯網電視最核心的東西。個性化是滿足個性化的需求,每個用戶都有獨一無二的思想和行為特征;社交化就是你好友觀看的東西可以推薦給你,你也可以把你關注的內容推薦給好友,既是一種社交手段也是一種文化積聚;智能化是基于云計算的一些智能算法,幫助用戶從海量信息中找到自己喜歡的內容。我們開發(fā)的智能電視,基于對內容的分類(語義化)和用戶行為的分析,應用先進的數據挖掘和自主發(fā)育算法實現智能推薦,給消費者帶來革命性的用戶體驗。
Pjtime.com:是什么樣的機遇讓您來到國內創(chuàng)辦數字標牌企業(yè)?
王博士:我們非常看好“云計算+瘦終端”在中國的廣闊應用前景,數字標牌只是其中的一個具體應用。我們要實現的是“一云三屏”和“Any Content To Any Screen”的解決方案,連接每個屏幕和內容,“視通無限,暢所欲為”。通過嵌入式媒體終端,各種通訊手段,以及云計算服務平臺,實現以視頻為主的多種應用。
Pjtime.com:這些應用具體有哪些?
王博士:網絡信息發(fā)布、網絡視頻監(jiān)控是典型的行業(yè)應用,多是面向企業(yè)的,而面向個人和家庭用戶的視頻應用占據著全球互聯網的主要流量。我們提出的“一云三屏”,已經擴展到除了電腦、電視和手機之外的第四屏,如便攜式播放器、MP4、GPS等。目前便攜式播放器大都沒有聯網,我們推出的第四屏媒體終端是連接互聯網的,也有TV輸出可以接到電視上。
Pjtime.com:您對數字標牌這個市場未來的發(fā)展是怎樣去看的呢?
王博士:一個技術或應用要普及,成本必須降下來。首先是液晶電視越來越便宜,然后是集成電路的發(fā)展,特別是ARM 性能的提升,把終端播放器的成本降下來,還有有線和無線寬帶網絡的普及,最后是云計算帶來的“一切皆服務”。有了低成本的平臺,還要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產業(yè)鏈,最終要為用戶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數字標牌未來的發(fā)展是技術和應用雙輪驅動的,技術的發(fā)展降低了成本,催生了更多應用,而市場應用的普及帶來了規(guī)模效應,同時促進了技術創(chuàng)新。
Pjtime.com:你看到的國內外數字標牌的應用有差距嗎?
王博士:差異是有的,技術是國際化的,但應用是本地化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應用上。我們看到一個互聯網現象,國內公司比國外公司做得要好,關鍵是和本地化結合。我認為數字標牌也不例外,內容和服務是未來競爭的重點,中國本土公司有非常好的發(fā)展機遇和前景。
Pjtime.com:非常感謝您接受投影時代網的采訪,祝愿貴公司有更大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