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碟機市場,產品更新換代十分迅速,一代產品只能獨領風騷幾年。當下DVD影碟機銷量不斷萎縮,企業積極尋求新的賣點;藍光影碟機的價格不斷降低,積極擴充片源,但銷量卻不見快速增長。影碟機市場上,誰將成為新一輪的勝出者,抑或平分秋色?
影碟機的輪回宿命
影碟機市場上,新產品取代舊產品是必然規律。當年DVD取代了VCD,而今,DVD自己也面臨著發展的困境,那就是藍光影碟機的挑戰。
DVD的銷售規模如今已較過去縮小了不少,這從以往滿大街的DVD碟片租賃店大量減少便可見一斑。而且,上世紀90年代曾經名噪一時的許多知名碟機企業也已先后消失。中怡康監測數據顯示,2009年1月-11月,國內DVD影碟機市場累計零售量同比減少31.47%,零售額同比減少35.21%。DVD如今也面臨著VCD當年的困境。
1992年世界第一臺家用VCD機在我國誕生,它的出現迅速取代了家用錄像機。從1996年開始,國內VCD市場呈現爆炸式增長,1997年銷量達到了1000萬臺。而就在VCD銷售火爆的時候,1996年,DVD上市了,當時價格高達5000元的DVD并不被看好。但上市8年后,它占領了全部的影碟機市場,VCD全面退市。2006年,藍光影碟機上市,上市后受到各種批評,而與此同時,DVD的銷量不斷降低。
伴隨著不同格式影碟機的興起與衰落,制造商們也起起落落。當年大紅大紫的愛多在1998年以2.1億元成為央視廣告的標王,但隨著VCD的衰落而消失。步步高也曾經是叱咤市場的央視標王,同樣在所難免地沒落了。萬利達這個影碟機市場中曾經的名牌,如今也轉做了小家電。
一個產品的興旺與衰落總是伴隨著一些企業的興衰,因而為了不被淘汰,很多企業都在一樣產品面臨困境的時候做著奮力的掙扎,試圖通過技術改進,延長它們共同的壽命。
技術提升應對競爭
在DVD全面取代VCD的過程中,VCD并不是坐以待斃的,而是盡力改變自己,試圖與DVD抗衡。當藍光影碟機出現的時候,DVD也同樣試圖增加功能、提高清晰度,盡可能地延長在市場上的壽命。
DVD出現后,VCD立刻開始升級換代。1998年6月9日,先科、長虹、愛多等11家企業與美國C-Cube公司聯合發布“白皮書”,隆重推出VCD升級換代產品的CVD,并在幾個月間賣出了四五十萬臺CVD機。與此同時,市場上還出現了SVCD。
1998年8月29日,影碟機行業巨頭們聚首廣東番禺,圍在一張碩大的圓桌旁,步步高老總段永平語出驚人:“不管SVCD怎樣,我都堅持做CVD。幾十萬臺機器賣出去了,覆水難收,沒有退路,要對消費者負責!碑斈赀尺屣L云的愛多老總胡志標則表示:“如果我們彼此爭來爭去,猶豫拖延,就等于為DVD的大舉進犯創造了條件。”
結果,無論是SVCD還是CVD都沒能占領市場,市場被DVD占領了。但幾年之后,DVD同樣也面臨市場萎縮,企業們同樣推出了新的產品:HVD、HDV、EVD、HDDVD……這些讓消費者看不大明白的英文縮寫代表著不同的影音文件格式,企業們信心十足地認為這些東西會成為DVD的升級產品。2005年2月23日,當時的信息產業部宣布《高密度激光視盤系統(EVD)技術規范》為中國電子行業的推薦性標準;2005年4月23日,上海信息家電行業協會宣布將HVD聯盟上報的《HVD視盤機通用規范》確定為聯合性企業標準。但遺憾的是,這些產品有的在上市幾年后便迅速退出市場,其中最為典型的是EVD,2003年出現,2008年便退出了市場,可謂曇花一現。
更多的產品改變了自己,但卻無法改變市場的需求,最終還是被淹沒在市場的潮流之中。
誰將勝出仍難預料
從以往發展的情況看,似乎DVD不論怎樣改進,都免不了最終退出市場,藍光影碟機終會成為新的霸主。但是,今非昔比,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誰到底能馳騁市場,還未可知。
在今天三網融合的大背景下,網絡成為了各種信息的主要來源,影音作品也不例外。如今買盜版盤的少了,影碟機銷量小了,不僅僅是市場飽和的結果,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們可以從網絡上更方便快捷地獲取大量的影音作品,有時甚至是免費的。面對這種情況,消費者當然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互聯網,與網絡對接已經成為影碟機產品的發展方向。
傳統的DVD碟機企業已把目光由死盯藍光轉向了帶有互聯網功能的高清影碟機市場。不久前,中國高清影碟機產業聯盟推出了高清互聯網DVD,實現了無碟播放,業內人士認為,這可能使逐漸萎縮的DVD市場再現曙光。據了解,該產品除了兼容DVD所有的內容外,還可滿足用戶在線收看、自由點播正版的高清視頻。另據了解,高清互聯網DVD的電影主要由迅雷等正版電影網站提供,相當于打開電視機和DVD就能看到網上海量的電影。
當然,增加互聯網功能并不是一件難事,在藍光影碟機上同樣可以實現該功能。但是具有網絡功能的影碟機問世,反映出目前消費者的一種需求。也許今后DVD從網絡獲取影音資料的速度以及播放的清晰度,才是消費者最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