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球第一大互聯網公司谷歌,與全球第一大芯片公司英特爾聯手發布了其“智能電視”,也稱“谷歌電視”的新產品計劃。作為全球性的科技巨頭,二者的合作已經引起全球彩電產業的關注。
谷歌電視在其發布時,最搶眼的一條宣傳語便是“可收看100萬個頻道”。分析認為,谷歌所指的這種智能電視非常類似于現在的“智能手機”:只不過屏幕更大些而已。智能手機產品可以通過增加必要的軟件,實現任何網絡和計算功能。這種模式,自然對于不斷向智能化領域、網絡領域滲透的彩電企業非常有吸引力,其實現100萬個頻道節目的豪言也并非沒有可能。
針對智能電視概念的快速興起,業界也有不同的看法。例如,有調研數據表明,早在多年前就已經出現的“電視電腦”一體機產品,在全球市場的銷售均不理想。國內市場這部分產品則主要集中在酒店等擁有特殊需求的消費市場。已經經過了十年以上發展的電腦電視一體機,在彩電市場的比例尚不足1%的市場說明,彩電市場對“智能、網絡和計算能力”的需求與電腦PC產業還是擁有很大不同的。
早在09年,國內彩電企業TCL推出首款網絡電視的時候,TCL就曾經明確表示,彩電走網絡路線必須深刻理解彩電作為娛樂產品的本質,電影等娛樂元素才是彩電上網的目的。目前,TCL也是谷歌電視的重要支持者。
在智能電視系統平臺上,英特爾的選擇也非常耐人尋味:拋棄了PC領域一貫的合作伙伴,微軟,而選擇了谷歌。這也充分表明,英特爾將智能電視已經理解成與PC可能有些相似,但是絕對不一樣的產品的本質。
分析指出,從最早的電視電腦一體機思路,到09年廣泛興起的以專業嵌入式平臺和IPTV軟硬件平臺為基礎的“網絡電視”架構,電視機向智能胡、網絡化、IT化方向發展的嘗試從未間斷。而決定智能電視,或者說谷歌電視能夠成功的關鍵是在于能不能找到一個“合理”的“技術平臺”。
參照傳統的PC平臺,對于彩電這個以娛樂為主的產品的應用,多數消費者會明顯感覺到“過于強大”的功能造成了成本的居高不下,以及多種資源的浪費。這顯然不符合家電產品追求經濟性的精神。而現如今主流的網絡電視,也必須承認其功能單一、內容匱乏的弊端。尤其是,這些產品在“增加新功能”的能力上不夠“開放”。消費者購買到的網絡電視的“實用性”大打折扣。這也不符合家電產品智能化的本質趨勢。
與PC平臺比,功能輕量化和成本的降低,是智能電視架構平臺主要的需求;與傳統電視比較,產品功能的開放性、可擴展性,以及建立在功能性之上的嶄新內容商業模式也是智能電視真正能夠走入市場必須的基礎。
對于谷歌電視的選擇,Android操作系統無疑是一個具有開放性和可擴展性,同時也不會向微軟的傳統windows系統那樣“過于強大”,進而在彩電上顯得有些笨拙的平臺。而英特爾基于通用CPU技術,并經過更為針對性的重新開發的芯片產品,也能滿足電視機產品在功能計算能力上的需求,并兼顧到很好的成本要求。這樣的一套系統架構,對于一直在“摸索”中的智能電視、網絡電視無異于一個巨大的“誘惑”。
家電業資深觀察家劉步塵在接受采訪時稱,與國外相比,目前國內所謂的互聯網熱潮,其實是讓人大失所望的,它基本上是捆綁固定的內容和應用,不具備太多創新的元素。海信電器董秘夏峰表示,互聯網電視這種趨勢是一定的,但目前來看,行業內對互聯網電視還沒有一個標準統一的定義,大家采用的技術路徑、方案和最終的產品性能都不一樣,所以很難講它們的市場如何。
而谷歌電視概念的出現,恰恰為解決傳統網絡電視內容和應用過于“呆板”,同時產品缺乏統一技術標準的問題提供了一個機會。國內網絡電視市場最重要的開拓者TCL已經率先宣布對谷歌方案的興趣,并投入到積極的產品研發之中。
雖然面對智能化彩電的未來趨勢,眾多彩電企業還沒有找到統一的前進路徑,但是谷歌電視,這種建立在更為輕量化和開放性的系統平臺之上的架構,無疑為行業提供了一個更好的嘗試方向。即便國內最積極的TCL此時此刻恐也不能保證這一方向的正確性,但是只有堅定的前進和嘗試,才能最終找到“彩電通向智能化未來的唯一獨木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