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80萬人的企業,在中國規模僅次于中石油、中石化這些國字頭巨頭的公司,富士康在百年之后要走向哪里?作為創始人、絕對控股股東、老板郭臺銘正在用自己的行動給出答案:半個月的時間,深圳富士康一線作業員的基本月薪從1200元加到2000元。在此五天前,郭臺銘剛剛確定把員工的基本月薪從900元提高到1200元。
老郭加薪的環境背景
12連跳和2000人調查團:進入2010年深圳富士康已經擁有12個跳樓自殺案件。無論其中富士康是否擁有責任,道義上的譴責必然令老郭身心焦急。5月27日,中央部委聯合調查組,包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公安部等共200多人;由湖南、河南、湖北、四川等一線員工戶籍所在地組成的“關懷團”1500人入住富士康。最多超過2000人的調查團將12連跳的壓力再次無形放大。
深圳、廣東的制造業轉型:與深圳相隔不遠的東莞,一個十幾萬人口的小城市居然接納了超過百萬的外來務工人員,成為了中國、乃至全球對外提供工作崗位與原城市規模比最懸殊的地區之一。這在數年之前,或許被認為是一件值得驕傲的經濟成就,然而伴隨著廣東經濟的持續發展,“調結構”的壓力已經使以往的優勢變成了“雞肋”。對于深圳,情況也很類似。此前,深圳多次表示希望以汽車等高級制造業,代替富士康簡單代工,從而徹底提升深圳制造的品質,也徹底改變深圳“山寨”之都的形象。
中國制造的困惑: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給國內眾多低附加值制造企業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一大批企業不得不停產、減產。多年來支撐中國經濟的“低水平”制造即便沒有走到盡頭,也被認為已經看到了盡頭。而在此7年前,黨中央就已經做出新型工業化、科學發展、創新發展的戰略轉型決策。只不過金融危機加劇了中國制造這條大船的轉頭速度。
全球IT產業的轉型:一個產業的發展會經歷至少三個階段——技術驅動階段、規模驅動階段和需求驅動階段。三年前,上網本的推出,徹底打破了技術為王的IT產業產品開發規律。低能耗筆記本和配套CPU也成為了以特定需求贏得市場的革命性產品之一。蘋果手機的成功,更是全面詮釋了IT領域品牌、文化等軟需求價值已經超過傳統技術進步價值的真諦。那么作為全球第一IT代工巨頭的鴻海富士康對此趨勢不會不知吧!
“加薪”中國普通百姓的需要:改革開放30年來,國內人力成本價值的增長速度遠低于產業資本的價值增長速度。在內需為王的經濟增長轉型趨勢下,分配改革刻不容緩。表現在經濟政策上就成了今年以來各地政府最低工資指導標準的提升。表現在百姓需求上則是國內不斷傳出的企業員工罷工現象。
也許,以上老郭加薪的環境背景分析并不完全,但是至少說明一個道理:老郭加薪不是“短期”應對之策,而是長遠企業戰略的組成部分。尤其是對IT產業向需求型轉型的規律,老郭似乎早已經看透看穿:至少蘋果手機表現出的短期內對大量差異化產品的加工能力的需求,全球只有富士康能滿足,這就是老郭漲薪后的“議價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