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技術并不神秘,伴隨3D幾十年的發展史,出現了各種不同的技術實現3D顯示,比如最早的紅藍、紅綠偏光眼鏡,發展到現在IMAX影院采用的偏振式,3D效果越來越理想。而目前最新的3D電視,采用的則是比較適合家庭使用并且效果出色的主動快門式。首先我們先介紹一下這種3D技術。
3D影像因何而生?歸結起來就是“視覺移位”。下面我們就從觀看世界最重要的--眼睛談起。人的兩眼左右相隔在6厘米左右,這意味著假如你看著一個物體,兩只眼睛是從左右兩個視點分別觀看的。左眼將看到物體的左側,而右眼則會看到她的中間或右側。當兩眼看到的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像時,左右兩面的印象合起來,就會得到最后的立體感覺。而這種獲得立體感的效應就是“視覺位移”。
觀看3D電視
而拍攝影像時,只要用兩臺攝影機模擬左右兩眼視差,分別拍攝兩條影片,然后將這兩條影片同時放映到銀幕上,放映時加入必要的技術手段,讓觀眾左眼只能看到左眼圖像,右眼只能看到右眼圖像。最后兩幅圖像經過大腦疊合后,我們就能看到具有立體縱深感的畫面。 這就是快門式3D的成像原理。
主動快門式3D眼鏡
3D電視利用的是主動快門式眼鏡實現3D效果,原理也最好理解,拍攝時分別錄制了左右眼的畫面,在播放時佩戴主動快門式眼鏡,控制眼鏡的開合,分別讓人體分別感知左右眼的圖像,從而在大腦中合成3D視覺。這種方式的可視角度廣、模仿人眼真實感知的效果最好,被普遍使用在3D電視上。不過主動式有技術門檻,成本也比較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