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市場低于預期,正在謀劃海外市場”,與2009年金融危機之下眾多外向型企業的“歸國潮”不同,2010年高清播放機市場開始流行“出國潮”。
三年之癢的低潮
在結束了2008年和2009年高清播放機市場的高速增長之后,2010年,高清播放機市場不得不在嶄新的競爭環境和政策措施下開始思考自身的出路。
07年,高清播放機剛剛開始流行,以其能夠流暢的播放高品質全高清內容的優勢,高清播放機甚至擠進了最高端的家庭影院市場。2008年,以性能和效果優勢為核心,高清播放機產業雖然規模依然渺小,但是7成以上的毛利率使其成為了整個IT產業最被看好的“希望之星”之一。
不過好景不長,2009年高清播放機市場進入價格混戰階段。十八個月,產業利潤下降超過七成。更為令人感到“沮喪”的是,平板電視廠商開始意識到高清播放和網絡下載的商機,紛紛在彩電產品中集成進高清播放機的基本功能。這一趨勢發展到2010年,多功能彩電產品已經在“功能性”上超越了傳統高清播放機產品。
面向家庭應用的高清播放機市場容量不會超過百萬臺;如果高清播放機在功能上與平板彩電比較處于劣勢,則其將失去未來市場的絕大部分;僅剩下的“已經擁有非多種功能平板電視的客戶需求”市場容量也不會高于500萬臺。
高清播放機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市場容量的有限,更有網絡下載監管力度加大,高清播放機大幅度以來的“盜版”下載產業鏈在2009年底土崩瓦解的“內容尷尬”。彩電產品的功能進入和網絡下載內容監管的趨嚴成為了2010年高清播放機市場提前“入冬”,部分企業不得不將重心向國際市場轉移的關鍵因素之一。
缺乏創新才是問題之本
表面看來政府對網絡下載的嚴格監管和彩電廠商的錯位競爭是高清播放機產業遭遇發展瓶頸的原因。但是將錯誤歸結于外因的分析雖然有理有據,卻不利于改善性的行動。更多的分析家依然認為,高清播放機市場出現的問題還需要在高清播放機產業自身上尋找本質性的原因。
國家對網絡下載內容的監管不僅影響高清播放機,同時更影響網絡電視,而且對后者的影響更大。不過,網絡電視產業卻能通過上下游的協調、調整,迅速適應越發嚴格的政策環境。這種產業上下游的適應和整合能力恰恰是高清播放機產業缺乏的。
另一方面,高清播放和網絡內容支持家庭高清娛樂的概念最早是由高清播放機提出,而現在這個金礦卻由彩電廠商來開采。為什么呢?因為彩電企業后來居上,不僅在產業鏈和內容鏈的整合上領先于高清播放機企業,就連產品基本功能上這些彩電企業也更為完善和先進。
能夠收看國家網絡電視臺,擁有正版內容上的合力支持,擁有娛樂游戲功能、KTV功能、教育功能,綜合擁有成本更低,這些方面的優勢使得彩電與高清播放機的錯位競爭的結果已經顯而易見。
作為起家更早的高清播放機產業去埋怨彩電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手下絕不留情是毫無道理的。更多的在于子07年到2010年這么長的時間內,高清播放機產品的創新速度太慢,甚至很大精力花在了本該迅速解決的格式兼容等基本問題上。對時間的浪費最終導致高清播放機產品優勢的喪失,并成為該產業步入瓶頸期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