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內田副主編在博客上發表了“Kindle vs iPad”的文章。對于這一論題,筆者也常聽到顯示器技術人員關注“電子紙對陣液晶面板”的說法。也可以說,這是電子書終端用顯示器的主導權之爭。與采用電子紙的Kindle針鋒相對的,是配備液晶面板的iPad。
兩者的顯示屏尺寸均為9.7英寸(“Kindle DX”)。但是,表現能力及驅動特性等方面卻差別很大。電子紙的顯示效果比較接近于紙,因此眼睛不易疲勞,電池壽命方面也有優勢。而液晶面板則可自由顯示彩色和影像。在iPad面世的2010年春季以后,從電子書的角度該如何評價Kindle及iPad呢?這些評價將可能左右電子書終端用顯示器技術的發展方向。
“電子紙對陣液晶面板”的走向,將不僅只影響顯示器業界的勢力對比。可以說還將對電子書的主角——內容,導致對終端的發展方向都會帶來不小的影響。例如,我們可以從“內容布局”的角度來觀察這場競爭。
內容的制作方式會改變
首先,我們從內容的角度來考慮。電子紙與液晶面板的根本性差異,在于是否可以滾動。液晶面板自不必說是可以滾動的。而電子紙則基本上不能滾動,而必需切換整個畫面的顯示內容。這一差異將大大影響內容的制作方式(提供方法)。在電子紙上顯示時,按照可容納于1個畫面中的頁面布局來提供內容是必要條件。
但是,此前Kindle等終端中心內容的書籍,在這方面卻可以說沒有出現大問題。這是因為,書籍基本上以文本為中心,書籍原有的頁面布局很簡單,也很容易將其重新排版成電子紙顯示用的頁面布局。
然而,對于今后有望迅速電子化的報紙及雜志之類的內容,事情便不同了。其原有頁面布局本身具有一定的尺寸。而且,不是像口袋書那樣的純粹文本。將其重新排版成可容納于1張電子紙畫面中的頁面布局,需要花費相應的工作量。目前,日本《產經新聞》向iPhone提供可依報紙原貌瀏覽的服務,但這正是因為顯示屏是液晶面板才可以實現的。假如iPhone的顯示屏是電子紙,那么這項服務便不可能實現。
如果將來電子紙仍然掌握主導權,那么也許頁面布局轉換技術以及開發這種技術的企業便會脫穎而出。另外,或許內容提供商(Contents Provider)自身也必需逐步改變“原有的頁面布局”。
電子紙越來越大,液晶顯示屏越來越小?
接下來,我們從終端的角度來考慮一下頁面布局。如果采用不能滾動的電子紙,則生產配備更大顯示屏的終端可能會成為一種發展方向。這是因為,對內容即使不重新排版,只要能原封不動地容納于1個畫面中供讀者閱讀就行。美國Plastic Logic計劃2010年4月推出的“QUE”,可以說是其始創型終端。該產品采用了10.7英寸的大型電子紙。其特點是,雖然顯示屏很大,但為了盡量做到輕和薄,而采用了有機TFT。
相反,采用液晶面板的電子書終端則不一定非得具備很大的顯示屏。筆者覺得,雖然的確很多人感覺用iPhone閱讀《產經新聞》很吃力,但如果用iPad便可輕松閱讀,等等,如果考慮到方便攜帶,也許iPad的尺寸再小一點會更好。“7英寸左右可能會是暢銷的尺寸”,有終端廠商這樣認為。
不過,這些爭論歸根結底是以現有的顯示器技術為前提的。假如,可輕而易舉進行滾動的電子紙面世……,實現了令人滿意的彩色顯示效果的電子紙面世……,超低功耗的液晶面板面世……,柔性液晶面板進入商用階段……。則哪種產品將會掌握主導權、這種產品將對內容以及終端的發展方向帶來什么影響,結論可能會變得截然不同。
定于2010年2月22日舉行的“電子書高層論壇2010”,設了探討電子書終端用顯示器發展方向的現場座談會(Panel Discussion)。立足于不同的顯示器技術開發動向,韓國LG顯示器(LG Display)、韓國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以及索尼的發言人(Panelist)將會發表怎樣的觀點?筆者非常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