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互聯網電視的市場占有率,將從2008年的接近于零、2009年的達到3%,今年有望最高達到10%以上。在國家三網融合政策全力推動,TCL、康佳、長虹等主流企業集體發力,市場需求從單一產品向網絡化、多媒體化升級,互聯網電視今年出現大熱在預計之中。
3月15日,在中國(深圳)消費電子展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電子器材總公司副總經理陳雯海告訴記者,互聯網電視在中國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今年將會出現新一輪井噴,成為消費電子行業最大亮點之一。
陳雯海還告訴記者,TCL、康佳、創維等國內彩電巨頭,將會在深圳的消費電子展上推出全系列的互聯網電視以及3D互聯網電視,實現立體視頻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娛樂技術的完美融合。
春節前,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了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在剛剛結束的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工業和信息部副部長苗圩透露,三網融合試點城市首批擬圈定10個左右,目前三網融合的難點不在技術層面而在體制方面。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則認為,“三網融合將給彩電企業帶來較大影響。原來彩電只是被動接收電視節目,三網融合后給彩電產業帶來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機遇。彩電不只是單純一臺網絡電視接收機,它是帶網絡電視接收機等多種功能的新興載體,變被動為主動選擇,這將給多媒體廠商更大創新的空間!
更為重要的是,互聯網電視的出現,解決了此前國內企業在液晶、等離子等平板電視競爭中的弱勢局面,讓企業從單一的顯示技術競爭中解脫,尋找到以內容等軟件為平臺、顯示視頻技術為硬件支撐的新發展路徑。中電會展與信息傳播公司總經理董學耕認為,互聯網電視是國內企業在平板化趨勢中建立的一種新游戲規則,拉開了國內企業在商業模式上的創新。
行業觀察家認為,國內企業通過自建游戲規則,避開外資品牌在平板電視核心技術上的領先優勢,以內容軟件取代顯示技術硬件來引領平板市場今后的發展趨勢,并且以中國這一巨大的市場平臺,形成對外資企業決策和市場行為的沖擊。
此前,在CRT向平板時代轉型過程中,由于國內彩電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造成企業利潤稀薄,上下游議價能力不強、沒有技術差異、產業鏈競爭優勢弱,始終落后于外資企業。而目前互聯網電視,在平板電視快速普及,LED售價高還無法全面市場化的背景下,互聯網電視以其功能特點成為平板電視中最具競爭力的產品,獲得了市場青睞。
互聯網電視給中國企業帶來的不只是借助互聯網趨勢實現了市場需求多樣化下的細分市場搶奪,更為重要的是,通過以TCL為領軍的中國彩電企業群體性發力,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其核心內容便是建立在大規模制造商基礎上的服務平臺和內容的整合創新商。
記者注意到,目前,索尼、松下等日資企業正在全面推廣3D立體視頻電視,以上游產業鏈內容向下游的專業攝影、播放設備等延伸,形成了立體化布局。而三星、LG等企業則立足于從LCD向LED、OLED超薄顯示技術的升級創新,掌握了全球液晶電視最大規模的顯示屏供應。中國企業則通過購買外資企業的液晶顯示屏,通過在互聯網彩電芯片技術上的創新,掌握其主動權。
來自清科研究中心的預計報告顯示:2010年互聯網電視的平均增速或將達到50%以上,為中國彩電業帶來革命性突破,由此還將產生更為龐大的新媒體產業鏈。
TCL無疑將成為其中最大的贏家。早在1999年,TCL、長虹等國內彩電巨頭就加入到了微軟“維納斯”計劃中。雖然當時受互聯網環境的影響,這一計劃并未實施,卻為國內企業在互聯網芯片及功能開發上積累了豐富經驗。去年,TCL宣布推出全新的“互聯網電視”,并以Mitv自動升級功能開創了國內互聯網電視的先河。同時,去年11月率先宣布停產40英寸以上非網絡電視。長虹在一個月以后也表示全面停產32英寸以上非網絡平板電視;康佳也高調宣布,2010年的互聯網電視出貨量達到平板電視的50%以上份額。
李東生表示,三網融合產品的出現比三網融合的啟動至少早了10年,因此從去年開始由TCL掀起的這場互聯網多媒體電視新品戰才會得到同行的響應和參與,還從技術、產品、內容等諸多方面確立了國內企業的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