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9日,松下在日本發布了支持3維(3D)影像顯示的PDP電視“3D VIERA VT2”系列。還將同時上市支持3D影像的藍光光盤(BD)錄像機及影碟機。預定2010年4月23日上市。
松下3D電視為采用集成了120Hz頻率PDP顯示技術、120Hz頻率BD影碟機及有源方式液晶快門眼鏡的“分時方式“。能以幀為單位交替顯示左眼用和右眼用影像,利用液晶快門交替遮擋右眼和左眼的視線,使用戶的左右眼看到不同的影像,以此實現3D顯示。
3月2日 韓國三星電子日前發布了全球首款正式量產的3D平板電視LED TV 7000和LED TV 8000系列。兩系列電視均包含46和55英寸兩個尺寸規格,售價從420萬韓元到610萬韓元不等,折合人民幣25000元和36000元左右——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價位較不具有3D功能的去年上市的高端LED產品并沒有明顯的高出。此外,三星支持3D的BD-C6900藍光碟機報價居然也只有399美元,折合人民幣2700多元,價位與普通藍光碟機差距不大。
而事實上以上的3D電視并不是第一批產品,早在09年LG就已經在韓國上市了第一款3D電視,日本市場第一款產品還要更早一些。3D電視走過的技術積累路途并不是僅僅的2010年的時間,而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這也說明3D技術已經具有一定的成熟性。
目前主流的彩電企業采用的3D技術均包括了主動式快門眼鏡和時分復用的顯示方式。這也是電腦領域采用的標準化的3D解決方案——雖然不同品牌的3D 眼鏡極其可能并不兼容,但是這并不能改變其時分復用的技術本質。
時分復用即是充分利用電視機高于120HZ的刷新頻率,由偶數和技術幀分別顯示左右眼的畫面。觀看端由主動式眼鏡進行畫面顧過濾,進而形成3D顯示效果。對于等離子電視幾乎全部產品的面板滿足120HZ的刷新,液晶電視也有20%左右的產品支持這種高刷新率。對于支持120HZ以上的刷新率的顯示設備,實現主動式眼鏡時分復用3D顯示只需要嶄新的信號處理IC和更新的軟件設計。這些方面的成本變化,對于大批量生產的電視及產品而言并不顯著。
因此,可以看到3D電視功能的加入,不僅可以保持2D功能不消失,同時更可以控制產品成本幾乎不增加。正式這種“零成本”的優勢,才造成了3D的DLP投影機產品“瞬間全面”普及。據全球權威市場研究機構iSuppli日前發布預測稱,2010年全球3D電視的銷量會在420萬臺以上。——這一數字與LED電視普及元年2009年,該類產品的銷量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