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視頻會議的應用中,如果要達到完美的會議效果,除了取決于設備產品的性能之外,會議室裝修的合理性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一般來說,一個標準的視頻會議室對于光照度、音響效果以及整體布局都有嚴格要求,即適度的光照度、完善的音響效果、合理的布局。
適度的光照度保障會議畫面色彩逼真
所謂光照度,就是通常所說得勒克司度(lux),表示被攝主體表面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光通量。1勒克司相當于1流明/平方米,即被攝主體每平方米的面積上,受距離一米、發光強度為1燭光的光源,垂直照射的光通量。光照度是衡量拍攝環境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適應的燈光照度也是會議室應用的基本必要條件。
目前,攝像機均有自動彩色均衡電路,能夠提供真正自然的色彩。一般來說,會議室應避免采用自然光源,而采用人工光源,所有窗戶都應用深色窗簾遮擋。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從窗戶射入的光(色溫約5800K)比日光燈(3500K)或三基色燈(3200K)偏高,如室內有這兩種光源(自然及人工光源),就會產生有藍色投射和紅色陰影區域的視頻圖像;另一方面由于召開會議的時間是隨機的,上午、下午的自然光源照度與色溫均不一樣,造成畫面色彩質量的不可控制性,影響觀賞效果。
在使用人工光源時,應選擇冷光源,諸如“三基色燈”(R、G、B)效果最佳,避免使用熱光源,如高照度的碘鎢燈等。會議室照度的控制,要采取不同區域不同對待。對于攝像區,諸如人的臉部應為500LUX,為防止臉部光線不均勻(眼部鼻子和全面下陰影)三基色燈應旋轉適當的位置,這在會議電視安裝時調試確定;對于監視器及投影電視機,它們周圍的照度不能高于80LUX,在50~80LUX之間,否則將影響觀看效果,對于文件圖表區域,為了確保文件、圖表的字跡清晰,照度應不大于700LUX。
通常,影響會議室中的聲音效果的因素有混響時間、生絕緣效果以及吸聲效果。如果要想讓會議效果“悅耳動聽”,那么在會議室裝修時就一定要予以充分合理的設計。
根據聲學技術要求,一定容積的會議室有一定混響時間的要求。一般來說,混響的時間過短,則聲音枯燥發干;混音時間過長,聲音又混淆不清。在會議室內,混響時間合適就能美化發言人的聲音,掩蓋噪聲,增加會議的效果,因此不同的會議室都有其最佳的混響時間。具體混響時間的計算公式為T=KV/{S[-2.3lg(1-)]+4MV},其中K為房間形狀的參變數,一般取0.161; V為房間容積(m); S為房間內吸聲物總表面面積(m); M為空氣衰減系數; T為混響時間(s)。在現實應用中,會議室的高度大約在4m的情況下,容積200m3的最佳混響時間為0.3~0.5s,200~500m3時為0.5~0.6s,500~2000m3為0.6~0.8s。
目前,視頻會議室中證聲絕緣與吸聲效果的實現,通過在地毯、天花板、四周墻壁內鋪設隔音毯實現。而且,為了加強效果,窗戶應采用雙層玻璃,進出門應考慮隔音裝置。
合理的室內布局讓視頻會議“悅目”進行
在視頻會議系統的應用過程中,會場四周的景物和顏色,以及桌椅的色調都會嚴重影響畫面的顯示質量。因此,在視頻會議室的裝修過程中一定要高度關注。
在色彩搭配方面,由于黑白兩色對人物攝像將產生“反光”及“奪光”的不良效應,因此會議室內一般忌用“白”、“黑”之類的色調。通常來說,墻壁四周、桌椅均采用淺色色調較適宜,如墻壁四周米黃色、淺綠、桌椅淺咖啡色等,南方宜用冷色,北方宜用暖色,使所提供的視頻電平近似0.35V。
同時,為了提高圖像的質量,攝像背景(被攝人物背后的墻)不宜掛有山水等景物,否則將增加攝像對象的信息量。基于潤色會議室環境的考慮,室內可以擺放花卉盆景等清雅物品,增加會議室整體高雅,活潑,融洽氣氛,以促進會議效果。
基于完美觀看效果的考量,監視器通常放置在相對于與會者中心的位置,距地高度大約一米左右,人與監視器的距離大約為4-6倍屏幕高度,而且各與會者到監視器的水平視角應不大于60度。對于監視器屏幕大小的選擇,一般應根據會議電視的數據速率,參加會議的人數,會議室的大小等幾方面的因素而定。對小型會議室或者大會議室中的某一局部區來說,只需采用29寸至34寸的監視器即可;大型會議室應以投影電視機為主,都采用背投式,可在酌情選擇電視機的大小,最好將電視機置于會議室最前面正對人的地方。
此外,攝像機放置的最佳位置與監視器的位置基本相同,而揚聲器的位置則可放置在會議室的四角,離墻壁至少1米。
投影時代寄語:
以上對于視頻會議裝修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是僅就理論而言,在實際應用中要“因地制宜”。視頻會議室裝修是一項專業技術含量較高的因素,因此普通用戶在進行這項工作時應向相關專家咨詢,以免造成投資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