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視被看作是電視產業的第三次革命浪潮,如果說前兩次都是“硬件”升級,這一次則是完完全全的“軟件”革命,是由“屏”時代向“芯”時代轉變的革命。
彩電業從來不缺少話題。從去年國產電視熱炒的互聯網電視開始,LED電視、3D電視加上近期備受關注的智能電視,彩電概念推陳出新的頻率正在變得越來越快。
就在今年年中,智能電視還只是一個遠在大洋彼岸的谷歌提出的前瞻性電視概念。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國內廠商開始紛紛布局“中國式”智能電視,用最短的時間開發、生產出代表著未來電視發展趨勢的智能電視產品。國產電視企業對未來趨勢的敏感度令人稱絕,但“徒有外表,鮮有內涵”的尷尬局勢不由得讓人捏了一把汗。這個內涵不是別的,正是智能電視的“芯片”。
智能電視熱度“回放”
海信、創維、海爾、康佳、TCL、長虹……幾乎在國內極具影響力的國產電視企業無一例外都涉足了智能電視領域,只是進入時間和表現形式稍有不同。
總結國產智能電視的特點,可以發現都圍繞著開放式操作程序、內置瀏覽器網頁、應用軟件的多樣化做文章,正在逐漸地向“泛電腦化”方向過渡,是對原有互聯網電視操控模式的質變升級
互聯網電視在中國經歷了一段從“熱炒”到“被冷落”的曲折經歷。最初的互聯網電視只是在電視上添置網絡接口,利用網絡來實現影音播放和上網功能,意在將龐大的互聯網內容引入電視機,吸引消費者將視角從電腦轉移到電視上來。但由于廣電部門對互聯網電視的內容監管加大力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互聯網電視的內容擴展,也直接導致了互聯網電視的“畸形”發展,更導致了國產電視企業在與外資品牌的市場份額爭奪戰中快速失利。
互聯網電視的蕭條造成國產彩電企業發展路線的混亂,而對上游技術話語權的缺失和外資品牌的價格打壓則直接推動了國產電視的!袄毙袆。
康佳集團彩電事業部市場部總經理黃心仲曾公開向媒體表示,國慶前日韓廠商在中國市場發動“價格戰”,為維持市場份額,國內品牌只得被迫跟進,以至于產品毛利率被迅速拉低。這也是導致整個國內彩電業的銷售持續低于預期,增速逐步放緩的關鍵原因!
在此背景下,中國彩電企業急需尋找到一個挽救市場份額、延續互聯網電視夢想的舞臺,谷歌智能電視的出現恰好為中國彩電企業指明了方向。
智能電視的模式爭端
方向敲定,接下來的重頭戲便是實施的方法。盡管谷歌的智能電視搭建了未來電視發展的框架,但沒有人能完全想象出幾十年后電視到底可以多“智能”,也由此引發了對智能電視發展要素的不同理解。
奧維咨詢認為,智能電視是相對基于傳統架構設計的以收看電視節目為主要功能和使用目的的電視來說的,包括互聯網電視只是將部分互聯網功能生硬地轉移到電視這個載體上,其主體屬性仍然屬于傳統電視。而智能電視通過特定的創新設計和用戶關懷,使電視擺脫了以往的單一的被動節目播放地位,依托最新的半導體、芯片和軟件技術,使之具有進化、思維和融合等人文特征的新型電視產品。
智能電視的發展對電視的終端性能、芯片研發、用戶體驗等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是傳統電視不曾涉及的,發展模式也呈現出紛繁復雜、多頭并進的特性。
海信認為,要達到智能電視的標準,硬件是先決條件,即除去網絡功能外,應具有高速度的處理器、高容量的內存和高性能的圖像芯片!胺駝t無法再處理繁雜的網絡信息是,為用戶提供良好的使用體驗。”海信昆明分公司總經理張武俊表示。
海信智能電視的HiTVOS智能操作系統基于PC環境開發,按照海信的介紹,其系統擁有XML、javascript語言基礎,代碼開源性好,開發門檻低;代碼無需編譯,源文件可查詢,安全性高;應用和平臺無關,具備良好的繼承性和可移植性等優勢。
在保證基體性能提升的前提下,發展具備自由拓展性和雙向交互性的軟件則是未來智能電視的靈魂所在。包括海信、康佳、長虹在內的多家國產彩電企業都將開發開放式平臺,搭建無線擴展的軟件系統作為電視向智能化方向發展的核心要素。
在一次有關彩電行業的研討會上,四川長虹(600839,股吧)多媒體產業公司互聯網電視技術研究所副司長宋艦總結了智能電視應有的三個開放:一是開放式、個性化的硬件平臺,體現在結構規范開放、接口規范開放、協議規范開放。二是開放式、嵌入式軟件平臺,包括應用模塊的開放、中間件開放及設備資源管理軟件的開放。第三是開放式的產業化商務模式。
做一個開放的系統是業內對智能電視的普遍共識,但這種開放的模式建立在什么標準之上、依據怎樣的基礎開放,從目前彩電企業“各自顧掃門前雪”的情況來看,想要實現真正的開放難上加難。
正如韓國彩電企業三星、LG等不愿意像索尼一樣受制于谷歌的系統和英特爾的芯片一樣,國內的彩電企業也希望在“谷歌們”浸入到中國智能電視市場前,提前掌握智能電視時代的上游話語權,各個品牌采用的系統和芯片并不兼容。這在某種程度上恰恰違背了彩電企業所倡導的“開放性”。
芯片為大用戶之上
奧維咨詢研究總監趙茂軍認為,今后在整合上游資源的情況下,除去芯片等條件外,本土企業在智能電視領域有可能跟外界處在同一起跑線上。但問題是,芯片對未來智能電視電視的重要性與電視面板的重要性有過之而無不及。
從全球彩電產業的競爭態勢來看,智能電視的興起正在改寫“面板坐莊”的產業游戲規則,硬件體系對電視的影響力正在逐漸減弱,操作軟件、信心芯片等軟性因素成為確立企業產業地位的關鍵要素。
在帕勒咨詢資深董事羅清啟看來,智能電視的競爭將集中在四大主導因素上:一是核心芯片,即半導體;二是軟件;三是內容;四是顯示屏。
長期受制于國外廠商的中國彩電業,缺“屏”一直是“咽喉之痛”。面對上述四大要素,國內彩電廠商最為有利的是軟件和內容,而芯片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如面板一樣被外資零配件生廠商“牽著鼻子走”。
缺乏獨立開放的操作系統,高性能處理芯片需要進口,各種軟件應用市場也不成熟,內容瓶頸短期內難以突破,這就是我國智能電視的發展現狀。
“智能電視有望在很短的時間內對彩電行業的發展軌跡和商業進程產生巨大影響,但由于低成本和高集成的芯片解決方案牽制著智能電視的發展步伐,智能電視將面臨比以往更加復雜的宏觀形勢和不確定性。而家電業與IT的互相滲透和模仿也將加大彩電企業的競爭難度和壓力!壁w茂軍表示。
智能電視的蛻變不在于操作方式和瀏覽內容的改變,而在于隱藏在“軟性”要素之后的一整體智能產業鏈的蛻變。盡管當前智能電視概念的炒作有利于消費者去認識、接受智能電視帶來的“觀看革命”,但只有腳踏實地的做好業務升級轉型,向行業高附加值領域滲透,加強企業管理和自主品牌建設,提升市場競爭力才能充分發揮智能電視的“智變”效應。
當然,在注重產業健康發展的同時,還應更多傾聽消費者的聲音,及時了解用戶的實際體驗需求。沒有消費者的支持和肯定,一切發展都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