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顯示器發展趨勢,多方看好主動式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顯示器,它具有高色彩飽和度、自發光及省電等優點,有機會取代液晶顯示器。
“工研院”顯示中心研發副組長張悠揚說,AMOLED結構簡單,具高影像品質,非常適合下一世代顯示器應用,例如軟性顯示器、透明顯示器、高階3D顯示器等。
他說,以往AMOLED顯示器制程良率不佳、材料成本過高、壽命不長等,不過,從2006年底開始,AMOLED產業出現轉機。除了進入手機次面板及MP3播放器,在高階智慧型手機的應用,也獲得極高評價。
目前,各家面板廠都積極局AMOLED顯示器,尤其韓國Samsung最積極,規劃2011年以5.5代線生產中、小尺寸面板,2015年將以8代技術生產55寸及46寸AMOLED TV。
軟性電子基板技術成熟后,“處處顯示器”已非夢事,“工研院”“多用途軟性基板技術”計劃主持人李正中說,人們對消費型產品的要求是體積愈輕薄短小,螢幕卻要愈大愈清晰,“只有軟性基板做得到”。
不管是電腦、電子書或手機,隨身型機種,將最符需求,軟性基板不用時,捲收在機盒中,需要時拉開捲軸就行,“所有資訊都從‘云端’取得”,不占空間又方便。
他指出,臺灣軟性基板將先開發中小尺寸,應用在電子書、隨身充電軟性太陽電池、智慧手機、觸控薄膜及生醫儀器等產品,未來“可以把電視當‘壁紙’,走到那貼到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