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現場
昨日,第19屆金雞百花電影節主體活動之一——中國電影論壇在江陰舉行。在“電影科技之光”論壇上,來自電影發行、制作、研究等各環節的專家們提醒大家正視現實:3D不是救世良藥,《阿凡達》之后的3D電影,基本被中國觀眾投了不信任票。
《阿凡達》的巨大成功及中國電影人紛紛投資做3D的現狀,使3D成為“科技之光”論壇的重要話題。
但來自傳媒大學的一位專家發言警示,《阿凡達》之后的《諸神之戰》、《愛麗絲夢游仙境》等由2D轉制成3D的進口電影,都沒有達到觀眾的心理預期,票房不佳。“不是轉制技術不好,而是一部電影如果沒有事先按3D場景設計,后期轉成3D也轉不出什么東西來。《諸神之戰》的效果更差,因為它的轉制成本和周期都達不到理論預估的時間,轉制成本一分鐘至少是5-10萬美金,轉制時間至少要半年,它都打了很大折扣,所以效果牽強”。
北京新影聯副總裁高軍也稱,中國觀眾看完《阿凡達》后,口味變得極其苛刻,對國產一些技術不太達標的3D電影,心理落差就直線下降。他直言,已經上映的國產3D電影《樂火男孩》、《蘇乞兒》等,觀眾基本上都投了不信任票,市場效益基本為負數。剛在江陰試映過的全3D真人電影《唐吉可德》,高軍視之為一個市場風向標,“它能否在市場成功突圍,也意味著中國市場上3D技術能否成功推進下去,我們對其后續市場走向將給予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