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達》由擁有“電影瘋子”之稱的好萊塢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執導,卡梅隆1997年憑借《泰坦尼克號》創下的18.43億美元票房記錄、35億美元影音產品銷售記錄,創紀錄的11項奧斯卡獎記錄,至今尚無人可以打破這一驚人成績。而他的每一部作品,包括《終結者》系列、《異形》、《真實的謊言》等都已經成為全球影迷心中的經典。
《阿凡達》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卡梅隆導演一貫堅持自編自導,早在13年前,他就已經有了《阿凡達》的初步構想,只是限于特技效果無法滿足影片拍攝需求,因而一再被推遲。從1997年到2009年,卡梅隆導演沒有推出任何商業大片,僅僅制作了幾部深海紀錄片,長達13年的缺席,也吊足了全球影迷的胃口,因此這部從2005年開始制作的《阿凡達》也就格外引人注目。
導演與男主角:卡梅隆與沃辛頓
《阿凡達》影片中的外星世界——潘多拉星球蒼翠茂密的水生叢林環境,由新西蘭惠靈頓的威塔數碼公司(也稱威塔工作室)制作。威塔數碼公司是一家綜合性電影和電視特效公司,其業務范圍包括設計、專業道具造型和修補、生物道具制作、盔甲武器制作、大型場景等方面制作。《阿凡達》里面有3000多個特技鏡頭,是近期熱映的《2012》所有1500多個特技鏡頭的兩倍。
威塔數碼官方網站首頁極具個性
威塔數碼公司曾經為著名導演彼得·杰克遜拍攝的《指環王》提供布景、道具的設計和制作,《指環王》獲得的11項奧斯卡獎項中有4項為該公司獲得。此外,威塔數碼公司參與特效制作的影片包括《金剛》、《佐羅傳奇》、《怒海爭鋒:極地遠征》等經典影片。卡梅隆說:“我和我的制作團隊在3D技術,電腦成像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以期使這部影片達到視覺上的完美。”
值得一提的是,《阿凡達》音樂專輯由奧斯卡獎得主、金牌配樂大師詹姆斯·霍納作曲,《阿凡達》片尾曲《I See You》由格萊美音樂獎獲得者萊昂納·劉易斯獻唱,正是他們創作了那首轟動全球的《泰坦尼克號》主題曲《我心永恒》。
有報道說,早在電影開拍前,卡梅隆就和福克斯簽署了一份成本控制協議,如果成本超過3億美元,卡梅隆就要先讓出自己大部分的盈利分成,回收的資金會先分給福克斯和幾家投資公司。《紐約時報》為《阿凡達》算了一筆賬——算上追加的制作成本,加上全球電影營銷投入,總成本大約為5億美元。
《阿凡達》海報
卡梅隆和他的合作伙伴文斯·佩斯還為這部電影專門研發了一套全新的數碼攝影系統,光是這部分器材花費就高達1400萬美元。據佩斯透露,提供這套攝影系統的器材公司還指望著今后靠向別的電影人賣器材收回這筆投入。
《阿凡達》不僅花費了大量的資金在拍攝器材設備上,同時在素材的模型制作上也毫不含糊,據卡梅隆所講,光找《阿凡達》中動植物、人物角色等素材模型,就花了兩年時間。對于男主角薩姆·沃辛頓、女主角佐伊·索爾達娜不夠大牌的質疑,卡梅隆解釋說:“我喜歡把錢更多投入到電影的制作中,讓觀眾得到真正的視覺享受。”總投資為5億美元,僅這一項,就足夠吸引廣大影迷到電影院探個究竟:卡梅隆葫蘆里賣了什么藥?燒錢也不是這么燒法吧
3、劇情
地球人到潘多拉星是為了開采一種稀有礦產,“1公斤2千萬美金”的售價讓RDA(Resources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資源開發管理局)不惜一切代價開始在潘多拉星的資源掠奪。在潘多拉星的環境正慘遭破壞的情況下,納美人的村落卻剛好坐落在礦產最豐富的地方。格雷絲·奧古斯汀博士為解決這一問題,設計了“阿凡達計劃”,利用克隆技術,將人類DNA和納美人的DNA結合,制造了克隆納美人,可以讓地球人類的意識進駐其中,成為地球人在這個星球上自由活動的化身--“阿凡達”。“阿凡達”正是全片展現奇幻想象的樞紐,也是影片主題展開的動力。
殘廢軍人杰克·薩利
本已斷腿的殘廢軍人杰克·薩利被再度征召入陸戰隊,他的任務是混入納美人族群,“從內部了解納美人,贏得他們的信任”。然而,最后與納美女土著涅提妮相戀的杰克卻背叛了他的使命,化身“阿凡達”的他率領納美人對入侵的地球軍發出了誓死捍衛家園的宣戰:“這里是我們的潘多拉!”,影片中杰克將痛苦地掙扎于地球和納美族群之間,而他的選擇也將決定潘多拉星的命運……
“阿凡達”杰克·薩利
從劇情來看,《阿凡達》集科幻故事、愛情故事、戰爭故事于一身,同時也少不了經典的美國式英雄主義、浪漫主義,無論是其中的任何一點,只要導演運用得當,都能夠成就一部大片的經典傳奇,將如此多的噱頭匯集一身,既挑戰導演的駕馭能力,又給了各種口味的影迷購買電影院入場券的強大動力。
英雄與美人
美國式的好萊塢大片中,英雄與美女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吸金手段。《泰坦尼克號》中Jack與Rose短暫而永恒的愛情,令無數影迷垂淚的畫面,已經成為一代經典。施瓦辛格在《終結者》中,扮演了一個救世主的硬漢形象,但卻也有照顧弱者的柔情一面。而這幾部經典影片,正是出自卡梅隆之手,正是他從不同的角度,演繹了一段段英雄與美女的傳奇。
男主角薩利
女主角涅提妮
《阿凡達》男主角杰克·薩利由曾經出演《終結者2018》男主角的薩姆·沃辛頓出演,女主角涅提妮由曾出演《星際迷航》的黑人女演員佐伊·索爾達娜出演。俗話說:英雄難過美人關。在片中,薩利因為迷戀涅提妮,從一位由人類控制的克隆納美人轉變為保衛家園的斗士,并最終走向捍衛納美星球的的道路。
男主角薩利與女主角涅提妮
男主角薩利與女主角涅提妮
俗話說:英雄難過美人關,這句話在東西方文化中似乎都通用,例子不勝枚舉。薩利與涅提妮在《阿凡達》中的愛情,似乎是一種超越種族的情感,既融合了人性的光輝理智,又融合了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兩人間的感情將如何產生、發展,甚至能否修成正果,這都有待于《阿凡達》來解析
3D恢弘畫面
《阿凡達》代表了當今數字電影制作技術的最尖端水平,其中其3D立體電影技術尤其出眾。《阿凡達》的拍攝,演員們都是在攝影棚藍幕、綠幕前憑想象表演,實拍鏡頭使用了卡梅隆的3D虛擬影像擷取攝影科技拍攝,并且立刻即可從監視器中看到真實演員與虛擬環境的互動,形成演員、CG和環境的配戲。
《阿凡達》畫面效果
《阿凡達》畫面效果
3D電影并不鮮見,但是運用如此之多的CG角色,包括人物、動物、植物,甚至是飛行器、武器系統,同時要在完全虛擬的、想象的空間中實現,不可謂工程不浩大。僅從已經公布的2D影片預告篇畫面來看,已經足以帶給觀眾震撼的視覺享受,而如果是3D效果,身臨其境感覺必然更加強烈。
《阿凡達》畫面效果
據悉,《阿凡達》將成為中國第一部同時在普通35毫米膠片、IMAX巨幕、數字2D和3D上映的影片。《阿凡達》不僅僅在影片上擁有高品質的制作水準,同時也對放映該片的國內電影院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影迷有望體驗到一種最強大的視覺沖擊。
珍禽異獸
據卡梅隆所講,光找《阿凡達》中動植物、人物角色等素材模型,就花了兩年時間。從預告片中可以看到,片中出現了許多無法從現實中找到的植物和動物,這些都凝聚著威塔數碼CG工作人員的無限想象力和創作激情。
納美人空中坐騎Banshee制作
納美人的陸地坐騎Direhouse、納美人的空中坐騎Banshee、潘多拉星球空中最大的生物Leonopteryx,等等諸如此類的動物都是見所未見、問所未聞的,無論是小孩還是大人,《動物世界》中珍稀動物的現實版、無法比擬的想象發揮,都具有非常強大的吸引力。
納美人空中坐騎Banshee制作效果
《阿凡達》中的許多CG動物,都是有威塔數碼的工作人員,一筆一畫勾勒出來的,精湛的筆畫描繪、恰到好處的顏色噴涂、連貫的動作畫面,可以堪稱動畫藝術的經典,恩,別忘了,這還是一個3D影片,它還要將3D效果表現出來
肉體鋼鐵之戰
在《阿凡達》片末,宏大的戰爭場面占據了整個星球的天空和地面森林:天空中納美人勇士騎著空中坐騎Banshee對抗人類戰斗機,森林里納美人騎著陸地坐騎Direhouse大戰人類機器人,既有大場面也有單打獨斗。這場戰爭大概持續了20分鐘,加上宏大的配樂,場面極具震撼力。卡梅隆認為:“這20分鐘凝聚了我一生的精華。”
納美人空中坐騎Banshee與飛行器之戰
能夠得到向來要求苛刻的卡梅隆導演的最佳稱贊,《阿凡達》戰爭場面定有其吸引人之處。但從場面上講,這個戰爭場景的激烈程度足以媲美現代戰爭場面,火炮、單兵飛行器、機器人悉數登場,戰爭在整個星球上拉來,無論是細節特寫戰斗畫面,還是其規模,都是前所未有的。吳宇森的《赤壁》營造了恢弘的戰爭場面震撼了影迷,而《阿凡達》則有望在3D畫面中以現代戰爭的模式,再次震撼影迷。
人類的鋼鐵怪獸
戰爭是殘酷的,尤其是當肉體遇上鋼鐵,這似乎注定是一場屠殺,但又注定是一場你死我活的生存權利之爭。人類在骨子里是好斗的,當看到一部前無僅有的戰爭劇,即使是無法親身參與其中,卻也能夠激起無限的滿足感。
游戲體驗
《阿凡達》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它還是一部游戲。游戲中玩家分別可以選擇地球人類與潘多拉星納美族人兩個陣營進行戰斗,人類可以利用常見的科幻型作戰武器或載具,納美人將會有原始、魔法、超能力、以及有外星巨型怪獸坐騎等新鮮的體驗。
《阿凡達》游戲效果
觀看了一部電影以后,回家再自己裝游戲,可以親身體驗電影中的各種情節;抑或先在游戲中暢游,再帶著疑問到電影院尋找答案,無論如何,都大大增加了電影與觀眾之間的互動,《阿凡達》告訴觀眾,電影與游戲,是可以合二為一的,不僅可以帶來視覺享受,也可以帶來親身體驗的效果。
《阿凡達》游戲效果
據了解,《阿凡達》游戲在電影全球上映期間同步發布,對于還不滿足于電影視覺享受、意猶未盡的影迷來說,完全可以在游戲中一展身手,體驗一把。
總結:作為史上投入最大的電影,3D巨制《阿凡達》凝聚了導演卡梅隆四年半的心血、凝聚了威塔數碼工作人員的集體智慧、凝聚了演員們的巨大想象力,它集成了多個能夠令人津津樂道的電影主題,無論是英雄與美女的噱頭、新穎的CG形象,還是肉體鋼鐵之戰的殘酷、游戲體驗的參與度提高,都組成了這部電影強大的吸金能力。花費5億美元、歷時4年半制作的《阿凡達》,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