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十三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會議確定10年將爭取在一定試點地區實驗“雙向”進入和全業務網的建設,為全國規模的三網融合奠定基礎。這標志著冰封多年的3C融合終于賣出實質性的步伐。
三網融合觸及主體
此前,推動三網融合已經成為國家的基本信息化戰略。但是,在廣電網、通信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上,廣電部門擁有絕對的內容優勢,互聯網則擁有著雙向互通的優勢,通信網則具有用戶最多的優勢。其中,互聯網和通信網有均掌握在電信企業和移動運營商手中,這就形成了3C融合電信系實力大于廣電系的格局。
3C融合多方實力的不對等,與較弱的廣電方面在內容方面擁有絕對話語權的特點并從,實際上導致了“越晚融合對廣電越有利”的格局。廣電系統也充分利用內容制作和監管的話語權,希望通過爭取更多的自由空間來保存現有業務的優勢。
本次國務院會議的本質是“在實驗性地區推動雙向進入”,也就是廣電網進入傳統的互聯網和通信網業務;通信網和互聯網進入廣電網業務。雙向進入的結果就是“全業務運營”:歌華有線可以傳輸電視節目、可以上網瀏覽網頁玩游戲,同時也將可以“打電話”,擁有通信的功能;中國電信現在有電話業務、互聯網接入業務、移動通信業務,未來也將允許其傳輸電視節目,甚至是制作電視節目……
在全業務網模式下,國內3C產業的運營和內容層面將徹底打破原有的壟斷格局,形成充分的競爭關系:消費者安裝一臺電話,可以找廣電網、中國電信的通信網、也可以找中國移動的家庭固話業務;消費者需要基礎信息化服務,可能只需要中國移動一家運營商就能滿足手機、移動互聯網、固定互聯網、固話、廣電電視節目接入等多種業務需求。在三網融合的過程中,消費者將是最大的受益者。
其實,國內三網融合的業務早已展開。例如,廣電網的歌華有線早已經可以運營互聯網接入業務,中國移動也獲得了固話和寬帶接入的資格。由于互聯網本身的開放性和國家正確的政策導致的非壟斷格局,互聯網已經率先完成“被進入”的融合過程:即廣電網和通信網進入互聯網市場。同時,經過09年的通信企業改組,最終形成了中移動、中聯通、中電信三家全業務通信運營商,通信網內部的融合也已經完成基本布局。
而在三網融合的另一端,內容融合上,廣電內容進入互聯網的通路一直是敞開的。09年底,國家網絡電視臺的成立,則標志著廣電內容進入互聯網已經進入一個高潮階段。預計,通過10年全年的建設,基本能夠實現有實力的廣電內容商在互聯網上的扎根立足。這也為接下來三網融合的全面演進奠定了基礎。
長久以來,國家3C融合戰略的瓶頸主要在于互聯網、電信網進入廣電網,網絡內容進入廣電內容體系,也就是三網融合“進入廣電的壁壘格外森嚴”。此次國務院會議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最大創新也就在于“符合條件的電信企業可以從事部分廣播電視節目生產制作和傳輸”這一點上,而且他問題或為配套、或為老問題新提法。
雖然“符合條件的電信企業可以從事部分廣播電視節目生產制作和傳輸”不能簡單理解為允許中國電信成立自己的電視臺、傳播自己的電視節目、傳播其他電視臺的電視節目,但是國務院有關打破廣電網在電視內容傳播上的壟斷權以及在電視內容制作上的壟斷權的行動已經展開。此舉意味著3C融合最后一道閘門已經被打開了一條足以沖毀隔離大壩的縫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