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忽悠術已經被液晶電視的促銷員用爛了。從國內市場擁有液晶電視產品之后,促銷員就開始在面板上做文章。什么廣角技術、10BIT技術、這個屏那個屏、幾代線、這個地區原裝、那個地區原產……總之,只要能拿出一堆道理,促銷員就會告訴您“我們用的是最好的屏”。
液晶屏幕真有好壞之分嗎?這個分歧當然存在。但是,并不像是銷售人員表示的是以尺寸線、硬不硬、產地等區分的,而是由具體的屏幕技術區分的。比如半像素的屏幕總要好一些,擁有更高驅動技術,包括位數和刷新頻率的屏也會更好一些,更為重要的是高開口率的屏肯定更好一些——只不過促銷員不會告訴你開口率這個指標。
“臺灣屏不好”是促銷員最長說的。但是,事實卻絕不是這樣,臺灣企業也有其頂級的屏幕產品。只不過臺灣企業的大多數屏幕都是中檔次的,具有較高性價比的屏幕。但是臺灣企業絕對沒有“傳說中的爛屏”。
“軟屏不好”。真的不好嗎?世界上絕大多數屏幕企業生產的都是軟屏。軟屏在全球液晶市場占據80%以上的份額。世界上巨大多數液晶電視用的是軟屏。由此看來,如果軟屏真的不好,那不是全世界絕大多數液晶、彩電企業都是傻子了,全世界絕大多數的消費者都被騙了嗎?
我們承認一些屏幕具有自己獨特的技術優勢。硬屏、蜂窩屏、半像素屏、黑水晶屏,但是這些只是說這些屏幕有他的特色和特點。并不是說其他產品就不好了。消費者希望購買到更好的產品,但是必須是物美價廉的產品:所有屏幕的差異都會帶來產品價格的差異,這種差異只體現在電視機微小的細節效果上,在質量上大家都是一致的——消費者不需要擔心任何一家大品牌的屏幕質量不好,不如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