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星影院試放映的良好效果,令科研人員初嘗了歡喜的滋味。更令他們振奮的,則是激光投影系統在北京奧運會上的大顯身手。
“激光顯示產品最突出的一個特點是可以高強度運轉,24小時工作,連續數天不停息。我們的產品正是利用這一特征服務于奧運會指揮系統。奧運會期間所有的指揮命令都從這一系統發出,發出命令的依據就是大屏幕所顯示的圖文信息。我們完全通過自主創新,登上了奧運這個盛大的展示舞臺。”王宇說。
服務奧運為我國激光顯示產品向高端推廣奠定了基礎,此時距被稱為“草臺機”的第一臺原理樣機問世僅僅3年。從技術優勢到產業優勢,這一轉化何其迅速!
“因為我們走的是一條不一樣的路————一開始就與企業合作,與市場結合。”光電院黨委書記、副院長牛紅兵總結。2005年原理樣機一出來,光電院立刻多方接觸企業界,希望從產品和市場的角度去指導研發。
2006年底,光電院與民營資本結合,共同成立了北京中視中科光電技術有限公司,作為激光顯示產業化研發平臺。中視中科通過對激光顯示市場的深入分析,選擇激光數字電影放映機和大屏幕工程投影機市場作為切入點,在許祖彥院士的指導下,圍繞市場需求和產業化目標開展了產品設計和關鍵技術攻關。
短短2年,中視中科取得了一系列激光顯示產業化核心關鍵技術突破,研發成功國際領先的新型高效率、低成本全固態激光顯示光源,其電光轉換效率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兩倍以上,成本可降低5至10倍。
如今,中視中科已經獲得了100余項國內發明專利和1項國際發明專利,占全球激光顯示相關知識產權總數的10%以上。先后研制成功大尺寸激光電視、3000流明激光投影系統,以及國際首臺12000流明激光數字電影放映機。
在產業化研發過程中,中視中科以積極開放的態度與國內顯示產品制造廠商緊密合作,先后與(深圳)世紀晶源、海信集團、南方集團和中光學集團等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與海信、中光學集團等骨干企業共同圍繞應用于激光顯示的Lcos光學引擎等產業化關鍵技術開展合作研發。
今年2月,南京市與中科院共建的“南京激光顯示產業基地”在南京市棲霞區動工。該基地重點進行激光顯示核心光源模組的規模化生產,計劃在2011年前形成150萬瓦光源模組的生產、銷售能力,將為推進激光顯示產業化發展發揮重要的示范、帶動作用。
“我們的脈絡就是通過產研結合,把激光顯示推向市場。一個科研成果的產業化走到今天,如此順利,這讓我們非常振奮。”牛紅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