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京滬津蘇浙魯粵和福州、長沙開展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腦5類家電產品“以舊換新”試點。同時,今年中央財政將安排20億元資金用于家電“以舊換新”補貼,并規定“對交售補貼范圍內舊家電并購買新家電的消費者,原則上按新家電銷售價格的10%給予補貼(據2009年5月21日《新文化報》)。
此次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的出臺,是近期政府振興制造業、刺激消費需求政策的延續。如果說“家電下鄉”燒旺了農村消費這把“火”,那么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必將有效拉動城鄉內需、穩定和擴大就業、進一步支持相關產業調整和振興。
首先,意味著城鄉消費者得實惠。家電普及程度,直接體現城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水平。實行家電“以舊換新”政策,不僅降低居民消費負擔,更是一項實在的惠民措施。以農村市場為例,家電下鄉國家補貼13%,“以舊換新”補貼10%,這意味著農民購買一臺家電要享受23%的折扣。可以說,在刺激和增強城鄉居民消費能力的同時,也將進一步促進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
其次,標志著第二輪擴內需措施啟動。政府給補貼來拉動“以舊換新”的家電消費尚屬首次,無疑是家電企業擴大市場的一次好機會。尤其是將城鎮居民納入財政補貼范疇,且“以舊換新”試點的是經濟發達的一、二級城市,將會更加有效帶動上述地區擴大內需、拉動城市中低收入者的消費意愿、提升增量市場。據商務部預測結果顯示,此次政府掏20億元補貼資金,將直接帶動200億元的銷量。未來如果全國推行,政策效果不言而喻。
再次,預示著良好的市場發展前景期許。實行家電“以舊換新”政策,通過財政補貼家電購置,將會促進國內家電生產、流通和城鄉居民的市場需求間實現良性對接,既能夠促進國內市場對家電產品的消化,也有利于在國際市場減少家電產品貿易順差、緩解貿易摩擦,確保家電市場的健康發展。據家統計,今年3月份,家電下鄉產品實現銷售數量148.5萬臺、銷售額22.4億元,分別比2月份增長70%和72%。這也讓人們看到了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的良好市場前景。
當然,落實好“以舊換新”政策,還需要在平衡好消費者與商家間的利益、建立科學合理的舊家電回收處理方式、簡化補貼手續、加強家電質量監管等關鍵環節上建立健全制度機制,把好事辦好,真正起到拉內需、促消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