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8年12月15日出版的《第一財經周刊》刊登了科爾尼資訊管理公司發布的2008年全球化城市指數的前60個城市,上海、北京、深圳入選其中,而07年有本暢銷書《世界是平的》,則把網絡通訊技術的變革視為使全球化的力量之一,統一通訊技術發展方向是IP將融合所有協議,AV將融合所有格式,互聯互通,開放式代替封閉式,技術越復雜就越要求用戶應用上的簡單,而數字音頻處理技術則是網絡通訊中最基礎和最核心的技術之一,朗谷數字實驗室專注于此項技術的研發。
一、 與朗谷數字音頻處理技術關聯的基礎概念
歷史
回音消除已經替代了早期的回音抑制,回音抑制最早始于20世紀50年代,在衛星通訊環境中用來控制由于比較長的信號延時而聽到的回音。最早的回音消除理論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在AT&T貝爾實驗室中發展起來,但是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由于受到電子行業的技術能力限制,商用回音消除產品一直沒有取得太大的發展。
隨著DSP的飛速發展使得回音消除產品變得更小和更具有效費比。在20世紀九十年代,回音消除器不再作為一個獨立的設備,第一次被集成于語音網關中(加拿大北電公司DMS-250)。這個整合使得回音消除直接內置于語音網關中,意味著回音消除器可以在通話過程中非常可靠地被開啟或者關閉,在語音通訊和數據通信中區分不同的干線組取得所需要的信號。
1、回聲與延時的關系
回聲和延時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延時不會加重或者改變回聲的量值。聲音有一個遮掩效應,例如我們在山谷里那么清楚的聽到回聲的原因是因為聲音的傳遞時間長,聲音反射回來的時間就長,超過1秒甚至2秒,聲音的傳遞時間長了,聲音的遮掩效應會失去,這樣人的耳朵就會感覺到聽到這個回聲,回聲是一直存在的,專門的研究機構做過專門的測試,聲音的傳遞小于20毫秒左右的時候,遮掩效果發揮作用,人耳一般聽不出來,超過20毫秒以后遮掩效應開始衰減,超過50毫秒,聲音的遮掩效應就基本消失了,只要有微弱的回聲人耳就能聽得到。
2、回聲和數字延時及語音壓縮技術的關系
數字延時技術就是把線性的信號,語音信號從喇叭或者電話中傳出去前,經過數字信號采樣處理會延遲一段時間,就使得回音回來延遲的更長,所以我們能夠聽到。而語言壓縮技術是對一段數字信號進行采樣后壓縮,然后再把這個壓縮信號送出去,這一段數字信號一般是30毫秒,40毫秒左右,語音數據經過拿出來做處理,處理之后,再送出去,這樣就增加了40毫秒的延時,導致的結果就是有回音回來被聽到。例如我們現在的電話網絡都采用用數字交換機,而以前都是模擬交換機,送出的都是模擬信號,這個信號是以光速傳遞的,所以在模擬交換機時代,打本地電話和長途電話感覺不到有回音,只有通過衛星打國際電話的時候聽到有回音,因為延遲時間就變長了,那么打本地電話,電信號以光的速度傳遞,只有幾個毫秒,我們就聽不見感覺不到回音的存在,而現在的電話網絡全都用數字式的,它把電信號變成數字信號,而數字信號的處理,不是采一個數字就送出去,它是采集一段信號,可能是20毫秒40毫秒的信號進來了,把它處理一下,然后送出去,這樣的數字處理的效率很高,把信號先壓縮以后,再送出去,結果就是效率更高,本來一根線只能送一路電話,現在可能送10個電話,但是提高效率的同時,增加了延時作為結果,這是就導致回音的出現,例如我們打手機有回音,也是這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