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韓電視機整機企業縮減等離子電視產能的同時,長虹豪賭6.75億美元興建的等離子顯示屏項目在延遲半年時間后正式量產。
昨日,十多款內置長虹等離子屏的“長虹歐寶麗等離子電視”開始大規模上市銷售。與此同時,國美、蘇寧昨天也分別與長虹簽署了歐寶麗等離子電視大宗包銷協議,首期包銷金額共計20億元。
對于占到等離子電視整機成本70%~80%的上游核心部件——等離子屏,一直以來都被松下、三星、LG等日韓企業壟斷,國產等離子電視廠家一直處于產業鏈的最末端,長期淪落為“組裝工廠”。2007年4月28日開工建設的長虹等離子屏項目,是中國首條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等離子生產線。
內置長虹等離子屏的等離子電視售價已經得到明顯降低,長虹多媒體(中國)營銷公司總經理蘇子歡介紹,之前采用國外企業等離子屏的長虹50英寸等離子電視最低售價要7999元,而采用長虹等離子屏的50英寸等離子電視最低售價為6999元,這一價格已經遠比同尺寸液晶電視售價還要低。
長虹等離子屏項目相關負責人賈云濤透露,在量產初期,長虹等離子屏首先要滿足長虹自身整機工廠的需求。不過,目前創維、康佳、海信等國產彩電整機企業對長虹等離子屏很有興趣,希望能采購長虹等離子屏,目前大家正在接觸,長虹下一步會送等離子屏樣品給其他彩電廠家試用。
昨日量產的是長虹等離子屏一期項目,主要量產42英寸、50英寸高清等離子屏,年產能為216萬片。按照長虹的規劃,通過一期項目技改擴能和二期后續項目建設,長虹在2011年具備年產能600萬片以上的等離子屏制造能力,預計全球市場占有率達到17%,進入全球行業前三強。通過規模化生產、國內產業鏈的充分配套和技術進步,長虹計劃三年之內使得等離子屏生產成本比業內同行低30%左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市場咨詢中心副主任陸刃波認為,長虹等離子屏量產,標志著國產彩電廠家開始登上全球平板電視產業鏈分工附加值最高的舞臺,開始在上游核心產業攫取利潤。不過,長虹量產初期的等離子屏清晰度只能達到1366×768的“國家高清”標準,還達不到1920×1080的“全高清”標準;另外,長虹等離子屏的良品率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些還需要長虹在核心技術方面繼續加大投入,以加強自身屏產業的競爭能力。
陸刃波還表示,目前中國平板電視市場的主流產品依然是液晶電視,國產等離子電視雖然在過去的一年市場占有率獲得增長,但今年以來整體市場增長緩慢,長虹耗資數十億投入等離子屏產業將面臨一定風險,這場豪賭能否贏得回報,還需要經歷市場的嚴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