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互聯網界數一數二的品牌、兩大門戶巨頭,新浪和搜狐的恩怨從未了結過。但是,這一次的較量顯得如此與眾不同,因為這次較量的主陣地不再是互聯網,而換成了彩電。
09年初,青島家電雙雄海信、海爾分別推出了自己的春季新品:互聯網電視。海信的主要合作伙伴選擇了新浪,而海爾則投靠了老搭檔(奧運會營銷上海爾搜狐曾經有過幾千萬金額的緊密合作)搜狐。此外,長虹推出的網絡電視的內容平臺“樂教網”背后也擁有國內第四大門戶騰訊網的影子。
在彩電企業強推互聯網電視的同時,新浪高清大片頻道的曝光力度也空腔加大。新浪甚至采用新聞頻道頁面的重要位置宣傳高清大片頻道的更新量。搜狐高清電影頻道則依托搜狐TV原有內容體系設立。二者的相關內容頻道均在其整個網站的主導航上留有顯著的“鏈接”位置。
廣電網和互聯網應用的相互滲透已經成為今年國內信息通訊和娛樂市場最顯著的發展趨勢。PC行業巨頭,面向家庭娛樂應用的一體機產品的大量問世和彩電巨頭占據普通家庭傳統娛樂中心地位彩電產品的互聯網化、互聯網平板的推出;與兩大門戶同時加緊在高清視頻娛樂市場上的布局不謀而合。
在年初,3G牌照發放、國內電信企業紛紛獲得全業務運營許可之后,廣電總局也提出了下一代廣電網的NGB規劃,并將業務范圍延伸至包括傳統電視功能、互聯網接入,甚至是電話等電信核心業務領域。同時,作為國內最大的媒體機構,中央電視臺也推出了國家網絡電視臺計劃,并表示將爭取于今年內上線。一時間電視上網、網絡進入電視的3C融合神話似乎從持續了十幾年的概念時代,一下子就步入了高速發展的應用期。
在這樣的背景下,強者恒大的市場規律再次顯現。搜狐、新浪紛紛發力成為彩電的內容供應商,將自身的網絡平臺延伸向電視領域。一場在未來電視應用中誰是最重要的內容提供商的戰斗已經打響。
作為不產出內容的門戶網站,能夠占據更寬廣的平臺影響范圍顯得格外重要。這也是門戶們必須首先要做好的事情。搜狐創始人張朝陽指出,搜狐的未來戰略就是成為一家“媒體平臺”,而這個平臺不應該受制于網絡的限制。就像新浪收購分眾傳媒,進而獲得了線下展示資源一樣,廣電網、彩電產業也是門戶們所謂的這個“媒體平臺”的必要組成部分。
目前“網民已經足夠多,放空槍的機會少了,可能看電視的人就在上網”,張朝陽指出。既然戰略已經決定、市場已經出具規模,那么接下來門戶們最重要的就是行動了。
搜狐為網友提供的高清內容和新浪提供高清內容都面臨著同樣的版權問題。不像一些小網站,可以依靠盜版活著。門戶的一舉一動都會有無數雙雪亮的眼睛緊盯著。搜狐更多的選擇了自主購買內容版權,并在視頻內容上留下“小狐貍”的標志。而新浪的做法更具開放性,一方面不放棄自主購置版權內容,另一方面加緊與網尚文化、神州互聯這樣的內容提供商合作。不過,新浪復雜的版權結構也為其版權管理帶來了更多挑戰,同時新浪的logo是否出現在視頻上也還需要版權方的認可。
在彩電上或者網絡上提供正版內容的第二個問題是“誰來為版權費買單”。目前,在網絡上新浪和搜狐的正版內容均可免費觀看,在電視上也并沒有聽到進行收費的報道。二者的主要視頻內容頁面也整理的非常干凈——幾乎沒有任何廣告!這與新浪的內容版權合作方網尚文化、神州互聯主要以付費收看的盈利模式形成了強烈的沖突。
門戶們愿意首先提供“免費”的服務是很有道理的。網絡上電視,目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開始。內容運營商(新浪、搜狐)首要的任務是攬到第一批用戶。TCL認為,彩電的作用最主要的還是娛樂,因此在彩電上看高清電影遠比看文字網頁要有意義。按照這一條原則,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門戶們要在自己的電影視頻資源前面加上“高清”二字:畢竟高清是代表著未來娛樂方向的主流名詞。同時這一條原則也可以解釋為什么門戶們不直接上來就向消費者收錢或者插入廣告的原因:因為這兩個均影響消費者的娛樂效果!
“先占住位置再說”:這是門戶們目前搶占網絡電視內容供應商戰線的主流作戰原則。無論前期賠多少錢,依據門戶的發家史,他們很清楚,只要能有人氣“鈔票”早晚會有。同時,他們更清楚,現在不占住腳跟、占好位置,極可能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網絡電視內容運營商”這是一個嶄新的市場定位和商業模式,也是門戶們在論壇、資訊、博客之外的有一個嶄新的前沿戰場。新浪、搜狐、騰訊,隆隆的戰車已經啟動。在背后支持他們的還有眾多3C廠商、娛樂公司以及無數的消費者。當他們將自己的電影(無論夠不夠720p的解析度)都打算戴上“高清”的帽子的時候,我們已經知道戰場不在互聯網、戰爭也已經不可避免,而且這場戰爭不僅關系到3億網民,更關系到超過10億的普通電視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