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世代DVD規格的研究持續了很久。最終真正走向勝利的是索尼公司主導的藍光產品BD(bd-dvd)。
藍光(Blu-ray)或稱藍光盤(Blu-ray Disc,縮寫為BD)利用波長較短(405nm)的藍色激光讀取和寫入數據,并因此而得名。而傳統DVD需要光頭發出紅色激光(波長為650nm)來讀取或寫入數據。BD激光技術的巨大進步,能夠在一張單碟上存儲25GB的文檔文件。這是現有(單碟)DVD 的5倍。
藍光產品的巨大容量為高清電影、游戲和大容量數據存儲帶來了可能和方便。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高清娛樂的發展。目前,藍光技術也得到了世界上170多家大的游戲公司、電影公司、消費電子和家用電腦制造商的支持。八家主要電影公司中的七家:迪斯尼、福克斯、派拉蒙、華納、索尼、米高梅、 獅子門的支持。
發展史
1998年,飛利浦與索尼公司率先發表了下一代光盤的技術論文,并著手開發單面單層實現23GB~25GB的技術方案,給業界帶來了一個驚喜。
2002年2月19日,以索尼、飛利浦、松下為核心,聯合日立、先鋒、三星、LG、夏普和湯姆遜共同發布了0.9版的Blu-rayDisc(簡稱BD)技術標準。Blu-ray是BlueRay(藍光)的意思,因此2月19日也正式表明下一代DVD候選人——藍光光盤的誕生。
BD集團隨后在2002年6月14日向外正式發售BD規范1.0版,一共3冊共5000美元,至此標志著BD的設計已經完全確立下來。
雖然目前BD與HD-DVD誰將作為下一代的藍光存儲標準這一爭議一直存在,但這也促使兩家不斷推陳出新,進行技術改革。2003年,藍光激光頭達到投產水平,但是適合投放市場的藍光產品在2006年才開始出現。
2006年,索尼、先鋒、三星等等都發布了其藍光技術與藍光產品,并且都提出了自己的藍光計劃。在中國市場,2006年7月19日,明基第一個推出了其成型的藍光產品。可以說,2006年,是真正意義上的“藍光元年”。
目前國內市場主要的藍光支持廠家是華錄集團:國內唯一的中央直屬音視頻企業。該公司在國內發行、制作、生產和銷售藍光碟片和藍光碟機。此外,索尼松下三星也進入了國內市場。09年這方面的產品數量渴望出現質的變化,將打開國內藍光普及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