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2008年,無論對IPTV還是數字電視發展來說都是重要的一年,奧運會在激發用戶增長的同時,人們對 “高清”、“互動”的切身體驗也使業務使用率大大提高。
據統計,2008年數字電視用戶增長67.6%, IPTV用戶增長迅猛。而種種跡象表明,無論電信還是廣電運營商,都開始把目光從城市轉向農村,這是個有線網、電信網以前都很少覆蓋到的、無限巨大的市場。
電信運營商:3G硝煙下的IPTV“進村”之戰
占盡先機的河南網通——追溯“河南模式”
2004年7月,河南省委組織部正式向中組部提交了基于寬帶網的河南省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方案,并通過遠程辦審核。由于采用傳統的衛星方案建設成本和維護成本過高,因此河南省采用了寬帶網方案。
在這之前,威科姆科技已經在河南省完成了2000多個農村信息化的試點。因此用三個月時間,就完成了9個地市、54個縣區、11000個行政村的平臺和終端建設任務,并且實現了3000元/終端的建設成本控制,是衛星方式的1/5。
基于現代遠程教育項目構建的系統平臺,由威科姆科技整合了多種業務資源,針對行業用戶實現了多個業務系統,先后與國家的各個部委完成了全國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項目、全國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項目、金牧陽光工程、信福工程、科技富民工程、金農工程、三電合一工程、農村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陽光工程、縣域經濟信息化工程、農村醫療保障體系信息化工程等重大工程項目,最終構建了河南IPTV運營網絡。
究其原因,IPTV“河南模式”的成功除了選對了農村這一廣闊市場,結合了許多國家工程,與其“TV”不局限于傳統影視類節目,而是將核心放在行業性應用及網絡交互業務應用,從而避免了與廣電的直接沖突也有莫大關系。還有一個意外收獲是,由于河南IPTV采用了ADSL接入,寬帶和固話綁定,從而削弱了移動電話對農村固話的替代作用。
借勢進村的安徽電信——IPTV借勢“三電合一”占領農村市場
安徽省農業委員會與中國電信安徽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合力打造全省性的農業信息綜合服務平臺。該平臺發揮中國電信全業務運營優勢,實現互聯網、電視網(IPTV)、通信網的有效融合與互通,更加切實有效地服務“三農”。
據悉,該平臺建設將遵循“大容量、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全覆蓋”的特點,按照“平臺一體化、服務多元化”的理念和思路,建設電話語音在線信息服務系統、手機信息服務系統、農業視頻和電視上網信息服務系統(IPTV)、農業網站綜合信息服務系統。并與安徽省正在進行的“三電合一”、“金農工程”、“陽光工程”、“新農村千村百鎮示范工程”、“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等農業信息化項目結合,展現電腦、電視、電話、手機多終端的優勢。
農業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設為農民開展信息服務提供了最直接有效的平臺,而IPTV能夠提供及時、準確的農業信息,個性化的技能培訓,以及比傳統電視更加豐富的直播頻道設置,所以憑借著其自身的獨特優勢吸引到了很多的農村用戶,充分結合農村現有的特殊環境迅速占領市場。農村信息化建設在更好的推動新農村的建設同時,也給IPTV在農村的發展預留了很大的空間。
曲線救國的吉林新聯通——吉林IPTV走服務“三農”之路
2009年2月16日,吉林全省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作會議暨省市縣三級教學平臺啟動儀式在長春舉行。會議指出,“2007年遠程教育在全省全面推開以來,探索寬帶互聯網模式開展遠程教育,建成了省市縣三級播出平臺49個和4675個寬帶模式終端站點!
據了解,為適應農村的經濟承受能力,吉林省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終端站點采取衛星接收、有線傳輸和IPTV寬帶互聯網三種建設模式,其中以IPTV寬帶互聯網建設為主體模式。此模式被認為“終端設備成本低、操作簡單、運行穩定、功能完善,易維護、易管理,可直接進村入戶,符合農村經濟現狀”,屬吉林省近年來農村信息化建設的主體工程。
16日的會議再次強調“要根據IPTV網絡技術標準,盡快在全省建立上下一致、標準統一,具有更強集聚功能的農業信息服務網絡。”并要求 “要繼續依托聯通公司的技術支持和網絡支撐,著眼于農村所有的行政村建立遠程教育終端接收站點,實現遠程教育村級終端站點全覆蓋,有效解決農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問題。要加快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中介組織和專業合作組織、普通農戶延伸,努力擴大入戶覆蓋面!
追溯起來,吉林的IPTV發展不可謂不早,道路更是不可謂不曲折。作為央視拿到牌照后劃定的首個商用試驗點,長春要作為第三個IPTV商用城市于2006年12月開通IPTV的消息在2006年底之前的幾個月一度甚囂塵上,然而在前期系統搭建完成之后,該項目卻幾乎一直處于停滯狀態,原因是遭遇了長春廣電的強硬抵制。于是,被寫入了政府目標工程的“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農村信息化”成就了一條IPTV曲線救國之路。
小結:
電信運營商之間,IPTV之爭的風頭雖被3G暫時掩蓋,然而,在3G風起云涌的背后,IPTV也在悄悄“進村”。
據相關通知顯示,新聯通已經召開董事會,按相關法律要求完成了相關領導人員的任命程序。常小兵任新聯通黨組書記、董事長,而來自原中國網通的陸益民任黨組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原中國網通副總裁左迅生任黨組副書記、副董事長、副總經理。至此,從去年5月17日電信日宣布電信重組方案后,新聯通的高管團隊在歷時近9個月后基本完成。
重組完成之后的新聯通,終于開始收拾網通的IPTV舊河山。除了吉林IPTV借“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走向農村,天津也傳來3月15日前,寬帶網速為512K、1M的ADSL個人客戶通過申請可免費將網速升至2M(兆)并免費試用一個月的消息。天津聯通這一舉動被視為將提供IPTV服務的前兆?磥,一片3G喧囂的背后,IPTV這一固網的重要延伸業務也并未被放棄。
廣電:“遼寧模式”受好評
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遼寧平臺2009年1月19日舉行開播儀式,這是國內首家在全省范圍內應用的文化信息共享平臺。
2008年10月,遼寧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新思路,即按照公益事業走公益渠道的原則,用已經覆蓋全省98%以上地區的廣播電視村村通網絡,傳輸共享工程信息,讓廣大農民在家里用電視機就能收看收聽文化信息。這種模式得到中宣部、財政部、文化部、廣電總局充分肯定,認為是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上的大膽創新,是具有示范意義的重大舉措,稱之為“遼寧模式”。2008年底,遼寧省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進村入戶工程模擬頻道開播試運行。
農民可以免費獲得平臺提供的各類信息,而如果想隨時點播自己喜愛的節目,則需要安裝一個機頂盒。目前,遼寧已在省內選取4000個農戶,作為安裝機頂盒點播入戶的試點。2009年內,遼寧全省計劃為百萬農戶安裝機頂盒。
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張海濤在開播儀式上指出,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遼寧平臺是依托廣電網絡推動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試點工程和創新工程,是一種非常好的模式。廣電總局將以遼寧的試點為契機,與社會各界密切配合,加快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希望這種模式快速在遼寧全省普及并推廣到全國。
加裝了機頂盒,開發了互動功能,“遼寧模式”豈不是成就了另一個IP TV?數字電視和IPTV在城市的爭奪戰尚在膠著,占領農村的戰役卻已打響?磥,在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農民占據絕對人口比重、農村面積無限龐大的國家,農村包圍城市戰略總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伴隨著政府著力推動的“農村信息化”工程,也許,農村將成為IPTV、數字電視的主要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