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王金濤、張桂林
家電下鄉在全國推廣以來,有些商家借機打著家電下鄉的幌子欺騙農村消費者。記者在重慶市萬州區商業委了解到,對于一些銷路不好、質量不好的非中標產品,農村一些經銷網點也假借家電下鄉促銷,甚至先偷偷把價格抬高20%,再降價13%銷售,而一些消費者卻被蒙在鼓里。
廣大農民期望執法部門能深入鄉村,加大對不法商家的處罰力度,切實維護農民的消費權益。
農村地域廣闊,存在著不少監管盲區。一些執法部門對農村市場的監管,往往是蜻蜓點水、一晃而過;有的執法人員對違法違規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是簡單制止,不作處罰或者只作象征性輕微處罰,農村市場秩序得不到徹底的整治,使得假冒偽劣商品走鄉串戶、欺騙農村消費者的不法行為時有發生。
正是由于監管存在盲區,處罰不到位,家電下鄉讓一些不法商家有機可乘。因此,不能指望商家靠自律和政府部門的善意批評解決這一問題,只能依靠執法部門加強監管和嚴格處罰。
雖然許多地方的工商、物價等執法部門都針對家電下鄉加強了農村市場監管力度,但遠遠不夠。只有嚴厲打擊借家電下鄉之名欺騙農民的行為,依法懲處不法商家,才能保證家電下鄉正常秩序,維護農民利益。執法部門應該進一步加強執法力量,對家電下鄉市場進行拉網式全面監管,對下鄉家電的來源、質量、價格、經營行為、售后服務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檢查,讓不法商家得到應有的處罰,并及時曝光。
家電下鄉呼喚執法部門下鄉。保持農村市場的正常秩序和健康發展,同樣是為“三農”服務,同樣是為建設新農村作貢獻。執法部門應以家電下鄉執法為契機,徹底整頓農村市場,為擴大農村消費需求創造良好的環境。